一、早上运动和晚上运动各有优势,具体哪个更好需结合个人情况判断
1.早上运动的好处
从生理角度看,早上运动能快速提升新陈代谢,使身体从睡眠状态迅速活跃起来,有助于提高一天的基础代谢率。有研究表明,早上进行适量运动后,在后续的46小时内,身体代谢水平会维持在较高状态。这对于想要控制体重或提高能量消耗的人群较为有利。而且,早上运动可以促进血清素的分泌,血清素作为一种神经递质,能改善情绪,让人在一天中保持更积极的精神状态。同时,早上空气质量通常较好,尤其是在公园、绿地等环境中,负氧离子含量相对较高,有助于呼吸健康。
从生活习惯角度,早上运动有助于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坚持早上运动的人,往往会更早入睡和起床,形成健康的生物钟。这对于一些生活作息不规律的年轻人以及需要调整作息的人群来说是很好的选择。例如,上班族通过早上运动,可以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
2.晚上运动的好处
从生理角度讲,晚上人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肌肉力量相对较好。经过一天的活动,身体各关节已经充分活动开,此时进行运动,能更好地发挥身体机能,降低受伤风险。研究发现,晚上进行力量训练,肌肉的收缩和伸展能力更强,有助于提高运动效果。而且,晚上运动后,身体会产生适度疲劳感,这种疲劳感能促进大脑分泌褪黑素,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帮助人们更快入睡且睡得更安稳。
从生活安排角度,晚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时间相对充裕。忙碌了一天后,人们可以更从容地进行运动,不必像早上那样匆忙。对于上班族、学生等人群,晚上下班后或放学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较为完整的运动锻炼。
二、不同人群的选择建议
1.年龄因素
青少年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早上运动可激活身体机能,对骨骼生长、新陈代谢等都有积极影响,还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青少年学业压力大,晚上运动后有助于放松身心,改善睡眠,利于第二天的学习。可根据个人作息和喜好选择早晚运动。
中年人工作压力较大,时间相对紧张。若早上时间允许,进行适量晨练能提升精神状态应对工作;若晚上时间更充裕,晚上运动后可缓解一天的疲劳,改善睡眠。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影响第二天工作。
老年人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早上血压相对较高,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老年人,早上运动需特别谨慎,可选择在傍晚进行运动,此时身体状态相对稳定,且傍晚的气温也较为适宜,可进行如散步、太极拳等较为舒缓的运动。
2.性别因素
男性通常肌肉量相对较多,力量较强,可根据自身作息和运动目标选择早晚运动。如想增肌,晚上身体机能更好,可选择晚上进行力量训练;若想提升一天的精神状态,早上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女性可能更注重塑形和缓解压力。早上运动可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提升新陈代谢辅助减脂塑形;晚上运动后能缓解生活和工作压力,改善睡眠,对皮肤和内分泌也有积极作用。
3.生活方式因素
对于作息规律、早睡早起的人群,早上运动更契合其生活节奏,能进一步强化规律作息。而对于习惯晚睡晚起的人群,晚上运动可能更容易坚持。若工作时间固定且繁忙,晚上有较多空闲时间,晚上运动更适合,可在运动后放松身心。若早上有充足的时间且环境适宜,早上运动能让一天精力充沛。
4.病史因素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早上血压波动较大,运动风险相对较高,建议在傍晚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慢走等,并在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过程中注意监测身体状况。有睡眠障碍的人群,晚上运动时间不宜过晚,且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过度兴奋影响入睡,可选择在睡前23小时进行适度运动,如瑜伽等,帮助放松身心,改善睡眠。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孕妇:孕期运动需谨慎,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运动,都应选择低强度、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早上运动要注意气温变化,避免着凉;晚上运动要注意场地安全,避免光线昏暗导致摔倒。运动前需咨询医生建议,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
2.儿童:儿童运动应以趣味性和促进生长发育为目的。早上运动可选择在早餐后12小时,避免空腹运动。晚上运动不要太晚,以免影响睡眠。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家长应陪同儿童运动,确保安全。
3.老年人:如前文所述,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早上运动需谨慎。即便选择晚上运动,也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项目,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做好拉伸。若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寻求医疗帮助。
4.慢性病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群,运动时间和方式需根据病情调整。如糖尿病患者,早上运动要注意血糖变化,预防低血糖,可在运动前适当进食;晚上运动后要监测血糖,避免夜间低血糖。高血压患者无论早晚运动,都要注意血压波动,运动前后测量血压,避免剧烈运动。运动计划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