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上运动与傍晚运动各有优势,选择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1.生理节律角度:人体的生理节律会影响运动表现。傍晚时分,身体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更适宜运动。研究表明,傍晚人体的肌肉温度较高,关节灵活性和柔韧性更好,能降低运动损伤风险。例如,肌肉在较高温度下,收缩和舒张的效率更高,可让运动时的动作更流畅。而早上,人体刚从睡眠中苏醒,身体机能尚处于逐步激活状态,若立刻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因身体准备不足增加受伤几率。
2.空气质量角度:一般来说,早上近地面往往会有逆温层,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质量相对较差。随着太阳升起,气温升高,逆温层逐渐消散,污染物得以扩散。傍晚时,空气质量通常会有所改善。不过,不同地区和季节,空气质量情况会有所不同。比如在工业污染严重且地形不利于空气流通的区域,傍晚空气质量可能仍不理想;而在植被丰富、空气流通好的地区,早上空气质量也可能不错。
3.个人生活习惯与运动目标角度:如果个人习惯早起,且希望通过运动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早上运动就较为合适。早上运动还能提高新陈代谢,有助于控制体重。从运动目标看,若注重耐力训练,傍晚身体状态更优,此时进行长跑等耐力运动,能有更好的体能表现。但如果是为了提升精神状态应对工作学习,早上运动的提神醒脑作用更显著。
二、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无论早上还是傍晚运动,都要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早上运动时,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晨起时身体更僵硬,充分热身可降低受伤风险。傍晚运动要注意场地光线,避免因光线昏暗而摔倒。
2.儿童青少年: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运动有助于骨骼发育和增强体质。早上运动时间不宜过早,避免影响睡眠。傍晚运动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运动过度疲劳而影响晚上的学习和休息。运动强度要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增加。
3.孕妇:可选择在傍晚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孕期瑜伽等。傍晚孕妇身体状态相对稳定,且空气较好。但运动时要有人陪同,注意运动幅度和强度,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早上孕妇身体可能还处于相对疲惫状态,过度运动可能引发不适。
4.患有慢性疾病人群:如高血压患者,早上血压往往处于高峰期,此时运动要特别谨慎,最好在血压稳定后进行,且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傍晚血压相对平稳,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病情的运动。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后要注意监测血糖,避免因运动导致血糖波动过大。无论早上还是傍晚运动,都要携带必要的药物和食品,以防突发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