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的病因及表现
(一)牙龈炎相关
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物长期堆积于牙龈边缘,可引发牙龈炎,表现为牙龈红肿、探诊易出血,严重时牙龈乳头或边缘形成肿胀包块,质地较软,可能伴有刷牙或咬物时轻微不适。
(二)根尖周炎引起
多有龋齿病史,牙髓感染未及时处理扩散至根尖周组织,炎症刺激导致根尖区牙龈出现包块,包块可反复破溃流脓,患牙常有咬合不适或疼痛,X线检查可见根尖周骨质破坏影像。
(三)牙周脓肿
牙周袋内细菌感染化脓形成脓肿,表现为牙龈局限性肿胀隆起呈半球形包块,质地较韧,有搏动性疼痛,牙周袋探诊深度增加,可伴有牙齿松动。
二、诊断方法
(一)临床检查
口腔科医生通过视诊观察牙龈包块的位置、大小、颜色及形态,探诊检查牙龈质地、牙周袋深度及有无出血、溢脓等情况,初步判断病因。
(二)影像学检查
X线片可清晰显示根尖周骨质破坏范围、牙槽骨吸收程度等,有助于明确根尖周炎或牙周病变的具体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处理原则
(一)牙龈炎处理
通过洗牙(龈上洁治)清除牙齿表面的菌斑、牙石,局部使用过氧化氢溶液等冲洗牙龈,炎症消退后牙龈包块多可缓解。
(二)根尖周炎处理
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根管内感染物质,严密充填根管,控制根尖周炎症,随着炎症消退牙龈包块会逐渐消失。
(三)牙周脓肿处理
首先切开脓肿引流,缓解疼痛和肿胀,之后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如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控制牙周炎症。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牙龈长包多与龋齿相关,需注意口腔卫生,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刷牙习惯,定期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龋齿并及时处理,避免牙髓感染扩散引发根尖周病变。
(二)孕妇
孕妇牙龈长包需谨慎选择治疗方式,优先采用非药物性局部处理,如轻柔的龈上洁治等,避免孕期全身用药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治疗时需告知医生妊娠情况以调整治疗方案。
(三)老年人
老年人牙龈长包可能与全身健康状况相关,如糖尿病等,需关注血糖控制情况,同时积极治疗口腔局部病变,治疗过程中注意操作轻柔,预防牙龈损伤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