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二氮卓类药物有什么特点?

一、作用机制

苯二氮卓类药物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内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复合物上的特异性位点结合,增强GABA介导的氯离子内流,从而加强GABA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这是其发挥药理效应的核心机制。

二、药理作用特点

(一)抗焦虑作用

可选择性作用于边缘系统,对焦虑症产生明显抗焦虑效果,能缓解紧张、忧虑、恐惧等情绪,且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焦虑均有效,起效较快,一般数小时内可见效。

(二)镇静催眠作用

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效应,能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时间。对不同类型的失眠均有改善作用,且相对安全,依赖性较巴比妥类药物低。

(三)抗惊厥与抗癫痫作用

对多种原因引起的惊厥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惊厥及药物中毒性惊厥等;对癫痫大发作及持续状态也有一定疗效,能抑制癫痫病灶的放电扩散,但不能消除病灶的异常放电。

(四)肌肉松弛作用

能抑制脊髓多突触反射,减弱脊髓反射的易化,缓解大脑损伤所致的肌肉僵直,可用于缓解中枢性肌肉痉挛等情况。

三、临床应用范围

常用于治疗焦虑障碍、失眠症、癫痫持续状态、惊厥等,还可在麻醉前给药,起到镇静、抗焦虑及缓解术前恐惧的作用。

四、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一)常见不良反应

短期使用时可能出现嗜睡、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等,老年人及儿童对药物更敏感,易发生过度镇静、共济失调等;长期使用可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可出现戒断症状,如失眠、焦虑、震颤甚至惊厥等。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低龄儿童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需谨慎,因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药物代谢及反应与成人不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改善睡眠或焦虑等问题。

老年人:老年人对苯二氮卓类药物敏感性增高,易出现过度镇静、认知功能障碍等,使用时需密切监测,从小剂量开始,缓慢调整剂量。

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妊娠期尤其是前3个月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哺乳期使用可经乳汁分泌,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应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

五、药代动力学特点

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生物利用度较高,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也可通过胎盘屏障及进入乳汁。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仍有一定药理活性,部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经肾脏排泄。不同药物的代谢速度及半衰期存在差异,可根据具体药物特点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