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与中医理论基础
(一)肾阴虚
肾阴虚是指肾脏阴液不足,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多因久病耗伤、禀赋不足、房劳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在中医理论中,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阴液不足则虚热内扰。
(二)肾阳虚
肾阳虚是指肾脏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弱所表现的证候,多由素体阳虚、年老肾亏、久病伤肾、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肾阳有温煦机体、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等作用,阳气不足则温煦失职。
二、症状表现
(一)肾阴虚常见症状
1.腰膝酸软:肾阴虚时,肾的滋养功能减弱,腰部失于濡养,可出现腰膝酸软无力的症状,这种酸软感以午后或夜间较为明显,年龄较大者或长期劳累者更易出现此症状,女性在更年期前后因阴液相对不足也较易出现。
2.头晕耳鸣:阴液不足不能上荣头目,可导致头晕,同时髓海失养出现耳鸣,年轻人长期熬夜、过度使用电子设备,耗伤阴液,易引发肾阴虚出现头晕耳鸣;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阴液渐亏,也较易出现该症状。
3.潮热盗汗:阴虚生内热,会出现潮热现象,即定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一般午后或夜间明显;同时夜间睡眠时会出现盗汗,即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这是因为阴虚内热,迫津外泄,青少年长期学习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易出现;成年人长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也可能引发。
4.五心烦热:表现为手足心发热,胸中烦热,这是由于阴虚内热,扰动心神及肢体所致,更年期女性因体内激素变化,阴液相对不足,五心烦热症状较为常见;长期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若病情控制不佳,耗伤阴液,也易出现此症状。
5.男子遗精早泄:肾阴不足,相火偏旺,扰动精室,可导致男子遗精、早泄,青壮年性生活不节制、频繁手淫者易出现;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的男性也可能因肾阴虚出现此类问题。
6.女子经少经闭或崩漏:肾阴亏虚,精血来源不足,冲任二脉失于濡养,可出现月经量少、经期延后甚至闭经;若虚火扰动血海,可导致崩漏,育龄期女性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节食减肥等易影响月经,出现肾阴虚相关月经问题。
(二)肾阳虚常见症状
1.腰膝冷痛: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腰部,导致腰部冷痛,且得温则减,受寒加重,老年人肾气渐衰,肾阳虚较为常见,易出现腰膝冷痛;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居住环境寒冷潮湿者也易引发肾阳虚出现此症状。
2.畏寒肢冷: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退,患者会感觉怕冷,四肢冰凉,即使在温暖环境中也不易缓解,婴幼儿自身阳气未充,若保暖不当易出现畏寒肢冷;老年人阳气渐弱,更易畏寒肢冷;体质虚弱者在季节变化时也较易出现。
3.精神萎靡:肾阳不足,脏腑功能活动减弱,患者会精神不振,容易疲倦,儿童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不当,可能出现肾阳虚导致精神萎靡;老年人肾气衰退,精神萎靡症状相对多见。
4.性欲减退:肾阳不足,对生殖功能的激发作用减弱,男性可表现为性欲低下、阳痿,女性可出现宫寒不孕等,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阳虚发病率增加,性欲减退较为常见;长期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身体机能下降,也易出现肾阳虚相关性欲减退问题。
5.夜尿频多:肾主水,肾阳不足,气化功能失常,膀胱约束无权,可出现夜间排尿次数增多,老年人肾气渐衰,肾阳虚时夜尿频多较为常见;患有前列腺疾病的中老年男性,肾阳虚时夜尿频多症状往往会加重。
6.面色晄白或黧黑:阳虚则气血运行无力,不能上荣面部,导致面色发白或暗黑,老年人肾阳虚时面色变化较为明显;长期慢性疾病患者,若病情累及肾阳,也可能出现面色晄白或黧黑。
三、舌象脉象差异
(一)肾阴虚舌象脉象
1.舌象:舌质红,少苔或无苔,因为阴液不足,不能滋润舌体,所以舌苔少甚至无苔,舌质呈现红色,年轻女性长期节食减肥导致阴液亏虚时,舌象易表现为舌红少苔;患有干燥综合征等疾病的患者,也可能出现肾阴虚相关舌红少苔舌象。
2.脉象:脉细数,即脉搏跳动频率较快,且感觉细弱,这是由于阴虚内热,脉道不充所致,中青年长期过度劳累、熬夜者,脉象易出现细数;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代谢亢进性疾病的患者,若出现肾阴虚,也可能有脉细数表现。
(二)肾阳虚舌象脉象
1.舌象: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因为阳气不足,水湿内停,舌体受水湿影响变得淡胖,且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老年人肾阳虚时舌象多为淡胖有齿痕、苔白滑;患有慢性肾炎等疾病的患者,若出现肾阳虚,也可能有此类舌象。
2.脉象:脉沉迟无力,脉搏跳动缓慢且力量较弱,是因为肾阳不足,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减弱,老年人肾阳虚时脉象多沉迟无力;患有心力衰竭等心功能不全疾病的患者,若出现肾阳虚,也可能出现脉沉迟无力脉象。
四、治疗原则与饮食调理差异
(一)肾阴虚治疗原则与饮食调理
1.治疗原则:以滋阴补肾为主,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等滋阴补肾的方剂进行调理,若虚热较甚,可加用知母、黄柏等清虚热药物。
2.饮食调理:适宜食用滋阴补肾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枸杞、桑葚、百合等,可煮粥、煲汤食用,例如枸杞桑葚粥,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适合肾阴虚者食用,阴虚火旺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温热、油炸食物,如辣椒、花椒、羊肉等,以免加重虚热。
(二)肾阳虚治疗原则与饮食调理
1.治疗原则:以温补肾阳为主,常用金匮肾气丸等方剂进行温补肾阳,若兼有水湿内停,可加用茯苓、泽泻等利水渗湿药物。
2.饮食调理:适宜食用温热补肾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韭菜、核桃、桂圆等,可炖汤、炒菜食用,例如羊肉汤,有温补肾阳的作用,适合肾阳虚者,阳虚怕冷明显者应避免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如冷饮、苦瓜、西瓜等,以免损伤阳气。
五、特殊人群情况
(一)儿童
儿童肾阴虚较为少见,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不当,如长期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等导致,可能出现发育迟缓、烦躁不安等表现;肾阳虚在儿童中相对更常见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寒冷季节保暖不当者,可表现为生长发育落后、畏寒肢冷、精神萎靡等,儿童出现肾阴阳虚问题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充足睡眠等,避免随意使用成人补肾药物。
(二)女性
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肾阴阳虚表现有所不同,青春期女性若长期学习压力大、情绪紧张,易出现肾阴虚;育龄期女性妊娠、分娩等可耗伤阴血,也易出现肾阴虚,而更年期女性则易出现肾阳虚表现,女性出现肾阴阳虚问题时,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生活规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理。
(三)老年人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气渐衰,肾阴阳虚较为常见,肾阴虚者易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肾阳虚者易出现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等,老年人出现肾阴阳虚问题时,应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太极拳等,以促进气血运行,同时在饮食上应遵循补肾阴阳的原则进行合理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