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咬合上牙包住下牙是正常的吗

牙齿咬合上牙包住下牙的正常性判断

牙齿咬合上牙包住下牙有正常情况也有异常情况。正常情况下,一般存在轻度的上牙包住下牙的情况,即覆盖度在2-4毫米左右,这种情况被称为正常覆盖,是一种比较常见且正常的咬合关系状态,从生长发育角度看,多数人在生长过程中会形成这样相对正常的咬合关系,对于面部的正常发育以及咀嚼等功能的正常发挥有一定作用。

异常情况及相关影响

深覆合等情况:如果上牙包住下牙的程度超过了正常范围,比如覆盖度大于4毫米,就可能属于深覆盖等异常咬合情况。深覆盖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若父母存在明显的深覆盖情况,子女发生该情况的概率可能会增加;也可能与不良的口腔习惯有关,如长期的吮指、吐舌等习惯,会影响牙齿的正常排列,导致上牙过度前突,进而出现上牙包住下牙过多的情况。这种异常的咬合关系会影响咀嚼功能,导致咀嚼效率降低,因为牙齿不能正常地对食物进行有效的咀嚼粉碎;还可能影响面部美观,使面型呈现凸面型等异常外观;长期还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出现问题,因为异常的咬合关系会使颞下颌关节承受异常的压力,增加患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风险,出现关节疼痛、弹响等症状。

对于儿童时期出现上牙包住下牙异常情况的儿童,家长应予以重视,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早期干预效果较好。比如可以通过早期的正畸矫治器进行干预,引导牙齿向正常的方向生长发育。而对于成年人出现的异常咬合情况,可能需要通过正畸治疗来改善,正畸治疗可以通过调整牙齿的位置,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改善咀嚼功能和面部美观等。在治疗过程中,不同年龄、不同个体的情况不同,需要由专业的正畸医生根据具体的咬合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因为异常的咬合关系可能会使口腔清洁难度增加,容易导致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