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牙包住下牙正常吗

上牙包住下牙是否正常

上牙包住下牙是否正常需分情况讨论:

一、生理性情况

1.儿童替牙期

-乳牙期时上牙包住下牙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在儿童替牙期(一般6-12岁左右),由于恒牙和乳牙的大小、位置关系等因素,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上牙轻度包住下牙情况,这是因为恒牙萌出时,颌骨的生长发育还在持续进行,为后续恒牙完全萌出调整位置留有余地。例如,正常情况下,上颌骨的发育会稍向前,下颌骨相对生长,在替牙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上牙覆盖下牙,但一般覆盖量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上牙覆盖下牙不超过3mm为正常的覆盖范围),随着颌骨的进一步发育和牙齿的调整,可能会趋于正常。

2.部分正常人群

-少数人群存在轻度的上牙包住下牙情况,但牙齿排列整齐,咬合关系基本正常,没有明显的功能障碍,这种情况可能属于个体差异范围内的正常表现。一般上牙覆盖下牙的水平距离(覆盖度)在0-3mm左右属于正常的生理覆盖,如果在这个范围内,且牙齿美观、咀嚼等功能不受影响,可视为正常。

二、病理性情况

1.牙齿排列不齐导致的深覆合或深覆盖

-深覆盖:如果上牙覆盖下牙的水平距离超过3mm,就属于深覆盖情况,是不正常的。常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若父母存在明显的牙齿前突等情况,子女遗传患病风险较高;不良口腔习惯,如长期吮指、吐舌、偏侧咀嚼等,会影响颌骨和牙齿的正常发育,导致上牙过度前突,出现上牙包住下牙过多的情况。例如,长期吮指会使上前牙受到向前的压力,导致上前牙前突,进而加重上牙包住下牙的程度。

-深覆合:上牙包住下牙不仅有水平方向的覆盖,还有垂直方向的异常,即上前牙切端盖过下前牙牙冠长度1/3以上,或下前牙咬合在上前牙舌侧1/3以上者。深覆合可能与颌骨发育异常有关,如上颌骨过度发育或下颌骨发育不足;也可能与牙齿萌出异常有关,如上前牙过长或下前牙过短等。深覆合会影响咀嚼功能,还可能导致下前牙的牙龈容易受到创伤,引发牙龈炎症等问题。

2.骨骼发育异常

-上颌骨过度前突或下颌骨发育不足会导致上牙包住下牙情况异常。例如,上颌骨发育过度时,上颌骨向前突出,使得上牙相对下牙向前移位,出现明显的上牙包住下牙;下颌骨发育不足时,下颌骨位置靠后,也会造成上牙包住下牙过多的现象。这种骨骼发育异常导致的上牙包住下牙通常需要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来改善,因为单纯的正畸治疗可能无法解决骨骼发育的问题。

对于儿童出现上牙包住下牙情况,家长应密切观察,定期带孩子到口腔科检查,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干预。如果是病理性的上牙包住下牙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早期进行正畸干预等。对于成年人的病理性上牙包住下牙,也可以通过正畸治疗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来改善牙齿和颌骨的关系,恢复正常的咬合功能和面部美观。特殊人群如儿童在替牙期出现上牙包住下牙情况时,家长要特别注意纠正孩子的不良口腔习惯,以促进颌骨和牙齿的正常发育;成年人则要重视口腔健康,及时就医处理异常的咬合情况,避免出现长期的口腔功能障碍和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