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牙包住下牙正常吗

上牙包住下牙是否正常

上牙包住下牙是否正常需分情况讨论:

一、正常情况

1.乳牙期

-儿童在乳牙列阶段,上牙轻度覆盖下牙,即所谓的“生理性覆颌”,一般覆颌程度在1/3以内,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乳牙的形态和颌骨的发育特点决定了这种轻度的上牙覆盖下牙情况,随着颌骨的生长发育会逐渐调整。例如,大多数2-3岁的儿童乳牙列存在一定程度的上牙包住下牙,但程度较轻,不影响正常的咀嚼等基本功能。

2.恒牙初期

-部分儿童在恒牙萌出早期,可能存在轻度的上牙包住下牙,但一般覆颌覆盖在正常范围内(覆颌:上颌切牙切缘到下颌切牙唇面的垂直距离,正常约2-4mm;覆盖:上颌切牙切缘到下颌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正常约2-4mm),这种情况可能是颌骨生长过渡阶段的正常表现,随着恒牙列完全建立,可能会趋于正常。比如,10-12岁左右的儿童,恒牙开始完全替换乳牙,此时可能有轻度的上牙包住下牙,但仍在正常的生理范围内,不需要立即干预,可密切观察颌骨及牙齿的发育情况。

二、异常情况

1.深覆颌或深覆盖

-深覆颌

-当覆颌超过正常范围,上颌切牙切缘覆盖下颌切牙超过1/3甚至更多时,属于异常情况。这种情况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比如父母有深覆颌的牙颌面畸形,子女发生深覆颌的概率相对较高;也可能与不良口腔习惯有关,如长期的吮指、吐舌等习惯,会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导致深覆颌。深覆颌会影响咀嚼功能,导致下颌运动受限,还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等问题。例如,青少年长期有吮指习惯,可能会逐渐发展为深覆颌,影响口腔健康和面部美观。

-深覆盖

-覆盖超过正常范围,上颌切牙过于前突,上牙明显包住下牙过多时,也是异常情况。遗传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若家族中有明显的上牙前突的牙颌面畸形遗传史,后代发生深覆盖的风险增加。不良口腔习惯如长期偏侧咀嚼,会导致两侧颌骨发育不平衡,进而引起深覆盖。深覆盖不仅影响咀嚼和发音功能,还会严重影响面部美观,例如,一些成年患者因为严重的深覆盖,面部呈现“凸面型”,影响自信心和社交生活。

-病因及影响

-除了遗传和不良口腔习惯,颌骨发育异常也是导致上牙包住下牙异常的重要原因。上颌骨过度发育或下颌骨发育不足都可能引起上牙包住下牙的异常情况。对于儿童来说,若存在腺样体肥大等呼吸道疾病,长期用口呼吸,会影响颌骨的发育,导致上牙前突、上牙包住下牙过多等异常情况。例如,患有腺样体肥大的儿童,由于长期口呼吸,颌骨发育受到影响,逐渐出现上牙前突、牙列不齐等问题,进而影响口腔功能和面部容貌。

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上牙包住下牙的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如果是乳牙期的轻度上牙包住下牙,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口腔习惯,避免不良习惯如吮指、咬唇等。定期带儿童到口腔科检查,监测颌骨和牙齿的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儿童有不良口腔习惯或颌骨发育出现异常趋势,如深覆颌或深覆盖有加重迹象,应尽早进行干预,可通过早期的正畸干预措施,如佩戴简单的矫治器等,引导颌骨正常发育,促进牙齿排列整齐。

2.青少年

-青少年时期是颌骨发育的关键阶段,若发现上牙包住下牙异常,如深覆颌或深覆盖,要及时到口腔科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口腔全景片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颌骨和牙齿的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正畸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因不良习惯引起的上牙包住下牙异常,在矫正牙齿的同时,要纠正不良习惯,否则即使牙齿排列整齐,不良习惯的存在仍可能导致复发。同时,青少年在正畸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出现龋齿、牙龈炎等并发症。

3.成年人

-成年人的颌骨发育已经基本定型,对于上牙包住下牙的异常情况,若病情较轻,不影响正常功能和美观,可根据患者的需求决定是否进行治疗。若病情较重,影响咀嚼、发音功能或面部美观,可考虑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畸治疗主要是排齐牙齿,正颌手术则是通过移动颌骨来调整上下颌骨的关系,以达到正常的咬合关系和面部形态。但成年人正畸治疗周期相对较长,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口腔护理和佩戴矫治器等。同时,成年人在治疗前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排除一些不适合手术或正畸治疗的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