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新生儿血管瘤用不用治疗?

新生儿血管瘤的治疗决策需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量

一、需要治疗的情况

1.影响外观且可能对患儿心理产生长期影响的部位

-若血管瘤生长在头面部等暴露部位,随着患儿成长,明显的血管瘤可能会导致患儿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例如,生长在面部的较大血管瘤,可能会在患儿社交等成长过程中造成不良影响。根据相关临床研究,头面部的新生儿血管瘤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干预以改善外观,因为外观因素对患儿心理发育的潜在影响不可忽视,尤其对于年龄稍大能够感知自身外观差异的儿童。

-对于累及眼睑、口唇、鼻周等部位的血管瘤,可能影响眼部功能、进食等。如累及眼睑的血管瘤,有可能遮盖部分眼球,影响视觉发育,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积极治疗。有研究表明,累及特殊功能部位的新生儿血管瘤,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功能障碍,所以这类情况一般需要治疗。

2.危及生命的情况

-当血管瘤发生溃破出血且难以控制时,或者血管瘤生长迅速,侵犯重要脏器导致功能障碍时。比如,血管瘤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这是非常危急的情况,必须立即进行治疗。临床中曾有因新生儿血管瘤侵犯呼吸道导致窒息的案例,所以对于这类危及生命的血管瘤情况,治疗是必要的。

二、无需过度积极治疗的情况

1.较小且稳定的血管瘤

-部分新生儿血管瘤生长缓慢甚至有自行消退的趋势。一些直径小于1厘米且生长不活跃的血管瘤,在密切观察下有可能自然消退。研究发现,约60%-70%的新生儿血管瘤会在5-7岁左右自行消退。对于这类血管瘤,可先采取定期观察的策略,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观察血管瘤的大小、颜色、生长速度等变化情况。比如每1-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通过皮肤检查、超声等手段评估血管瘤状态。

-对于位于不影响功能和外观重要部位的小血管瘤,若没有快速增长等不良迹象,也可以暂时不进行积极治疗。例如,生长在背部不太明显部位的小血管瘤,在没有明显变化时,可先观察,因为过度治疗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如治疗相关的瘢痕形成等问题。

总之,新生儿血管瘤是否需要治疗要由专业医生根据血管瘤的部位、大小、生长速度以及对患儿功能和外观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在整个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儿的情况,特别是特殊人群如新生儿,由于其身体各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治疗需更加谨慎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