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癜风
1.发病机制: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若家族中有白癜风患者,个体发病风险可能增加。自身免疫紊乱时,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黑素细胞,导致黑素细胞受损或功能丧失,从而影响黑色素合成,出现白斑。氧化应激则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过多的氧自由基损伤黑素细胞。
2.好发部位:好发于颜面部、手部等暴露及摩擦部位,白斑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初期可能为浅白色,逐渐发展为乳白色,白斑内毛发可正常或变白。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儿童及青壮年相对多见,生活中长期暴露于阳光下、精神压力大等人群发病风险可能升高。
二、白色糠疹
1.病因: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皮肤干燥、风吹日晒、维生素缺乏、微生物感染等有关。皮肤干燥时,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易受外界刺激;长期风吹日晒会损伤皮肤,影响皮肤正常代谢;维生素缺乏,如缺乏B族维生素等,可能影响皮肤健康;马拉色菌等微生物感染也可能参与发病。
2.表现: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面部,也可发生于手部。白斑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太清楚,表面覆盖有细薄的糠状鳞屑,颜色比白癜风的白斑稍浅,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瘙痒。不同性别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生活中皮肤护理不当、营养不均衡的儿童更易患白色糠疹。
三、花斑癣
1.致病因素: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马拉色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多汗、高温环境下,皮肤油脂分泌增加,马拉色菌繁殖活跃,侵犯皮肤角质层,引起感染。多汗人群,如经常运动、处于炎热环境的人,皮肤易出汗,为马拉色菌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发病风险较高。
2.症状特点:好发于面颈部、上肢等部位,白斑上可见细小鳞屑,真菌镜检可发现马拉色菌。皮损初为以毛孔为中心、边界清楚的点状斑疹,可为褐色、淡褐色、淡红色、淡黄色或白色,逐渐增大至指甲大小,圆形或类圆形,邻近皮损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状。各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相对更易患,夏季多汗时病情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