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轻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部分人群有自愈可能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感染后症状较轻的成年人等人群,部分情况有自愈的可能性。一般来说,这类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逐步清除病毒,症状会逐渐缓解。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轻症患者,在发病后的1-2周左右,症状可自行改善,如发热、咳嗽等症状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二、需密切关注并积极干预的情况
(一)特殊人群
1.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自愈能力相对较弱,而且病情容易加重。因为老年人的机体功能衰退,免疫系统功能不如年轻人,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例如,有研究发现,65岁以上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发展为重症的概率明显高于年轻且无基础疾病的患者。所以对于老年感染者,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如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如果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钟)、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儿童: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虽然部分也可能表现为轻症,但也有少数可能发展为重症。而且儿童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要特别关注。比如,儿童感染后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增快、抽搐等情况,要立即就医。因为儿童的各个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免疫系统相对不成熟,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较为迅速。
3.孕妇:孕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自愈情况也需要谨慎对待。孕妇的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感染后可能会对自身和胎儿产生影响。例如,孕妇感染后如果病情加重,可能会影响胎儿的血氧供应等。所以孕妇感染后需要密切监测自身健康状况以及胎儿的情况,如通过产检监测胎儿的发育等,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二)症状较重的情况
即使是普通人群,若感染后出现持续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9℃,持续3天以上)、剧烈咳嗽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呼吸困难(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痛、意识模糊等较重症状时,也不能等待自愈,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如通过氧疗改善呼吸困难等情况。
三、居家期间的注意事项
(一)一般护理
1.休息:感染后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良好的休息有助于机体的恢复。成年人每天建议保证7-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儿童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一般幼儿可能需要12-14小时左右的睡眠。
2.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例如,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柠檬等,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为机体修复等提供营养支持。
3.环境:保持居住环境的通风良好,每天开窗通风数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同时要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定期打扫房间等。
(二)症状缓解措施
1.发热:如果出现发热,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降温。但要注意避免使用酒精擦拭,尤其是儿童,因为儿童皮肤薄嫩,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不良反应。
2.咳嗽:如果咳嗽较为剧烈,可以适当多喝温水,湿润呼吸道,缓解咳嗽症状。如果咳嗽影响睡眠等,可以采取半卧位等姿势,减轻咳嗽带来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