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尿情况
1.尿量:正常成人每天尿量约1000-2000毫升。如果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为少尿,少于100毫升为无尿,可能提示肾脏滤过功能出现问题,比如急性肾衰竭等情况;而24小时尿量多于2500毫升为多尿,可能与肾脏浓缩功能障碍等有关,像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出现多尿表现。不同年龄阶段尿量有差异,儿童的尿量会根据年龄和体重有所不同,比如婴儿每天尿量约400-500毫升,幼儿约500-600毫升等,年龄小的儿童尿量异常更需关注肾脏功能。
2.排尿次数:白天排尿次数一般在4-6次,夜间0-1次。如果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尤其是夜尿增多(夜间排尿次数≥2次),可能是肾脏浓缩功能减退的表现,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逐渐衰退,夜尿增多相对更常见,而年轻人夜尿增多可能与肾脏疾病、饮水过多、泌尿系统感染等因素有关。
二、尿液外观
1.颜色: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至深黄色。如果尿液呈洗肉水样红色,可能是血尿,血尿可能由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引起。对于不同性别,男性和女性血尿的常见病因有一定差异,男性血尿还需考虑前列腺疾病等。儿童出现血尿要警惕先天性肾脏疾病等情况。如果尿液颜色过深,如浓茶色,可能提示胆红素尿,常见于肝胆系统疾病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进而影响尿液中胆红素含量,肾脏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相关异常表现。
2.浑浊度:正常尿液清澈透明。如果尿液浑浊,可能是尿路感染,细菌等微生物在泌尿系统繁殖,导致尿液中有大量白细胞、细菌等成分使尿液浑浊;也可能是结晶尿,如尿酸结晶、草酸钙结晶等,饮水过少等情况可能导致尿液中结晶析出使尿液浑浊,不同年龄人群发生结晶尿的原因可能不同,儿童饮水少等也可能引发结晶尿。
三、身体症状表现
1.水肿:肾脏疾病常引起水肿,尤其是晨起眼睑、颜面部水肿比较常见,然后可发展至下肢甚至全身。比如肾小球肾炎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容易出现水肿。不同性别中,女性水肿可能还与月经周期等因素有关,妊娠期女性水肿可能与肾脏负担加重等有关,老年人水肿要考虑肾脏功能减退导致水钠代谢紊乱等原因。儿童水肿要排查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小儿水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眼睑或下肢轻度水肿。
2.高血压:肾脏病变常引起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肾脏疾病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使血压升高。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对于不同年龄,年轻人出现肾性高血压要排查原发性肾脏疾病,老年人肾性高血压多与慢性肾脏病进展有关。女性在妊娠期出现高血压还要警惕妊娠相关肾脏疾病导致的高血压情况。
通过观察排尿情况、尿液外观以及身体是否有水肿、高血压等症状表现,可以初步对肾脏情况有一定判断,但这些只是初步的评估方法,一旦发现异常,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等详细检查来明确肾脏具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