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恶心想吐的常见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妊娠:女性怀孕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一般在怀孕6周左右可能出现恶心想吐症状,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主要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有关,hCG水平越高,恶心呕吐可能越明显,多数孕妇在怀孕12周后症状逐渐减轻。
2.饮食不当:短时间内进食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或一次性摄入大量难以消化的食物,如暴饮暴食后,胃肠道消化负担加重,可能引发恶心想吐。例如,大量食用油炸食品后,胃肠道需要长时间消化,就容易出现不适。
3.晕车、晕船、晕机:在乘坐交通工具时,由于运动刺激前庭神经,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出现恶心想吐症状,这与个体的前庭敏感度有关,前庭敏感度高的人更容易发生。
(二)病理性因素
1.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包括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多由酗酒、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食用被细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等引起,胃黏膜受到刺激发生炎症反应,导致恶心想吐,同时可能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慢性胃炎则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有关,病情反复,也会出现恶心想吐等消化不良症状。
-胃溃疡: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酸分泌过多导致,患者典型症状是周期性上腹痛,同时也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进食后可能会加重恶心感。
-肠梗阻: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常见原因有肠粘连、肠道肿瘤等,肠道梗阻后,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会引起胃肠道逆蠕动,出现恶心想吐,同时伴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病情严重时症状会非常剧烈。
2.其他系统疾病
-内耳疾病:如梅尼埃病,除了有眩晕症状外,往往会伴随恶心想吐,这是因为内耳病变影响了平衡感和植物神经功能。
-颅内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颅内压升高时会刺激呕吐中枢,导致恶心想吐,通常还会伴有头痛、呕吐呈喷射状、意识障碍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排查。
二、非药物缓解措施
(一)调整饮食
1.少量多餐:如果是因饮食不当或妊娠等引起的恶心想吐,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避免一次进食过饱。例如,妊娠反应明显的孕妇,可以每天分5-6餐进食,每次吃少量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蒸蛋等。
2.选择合适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气味浓烈的食物,选择清淡、温和的食物。比如可以吃一些苏打饼干,苏打饼干呈弱碱性,能够中和部分胃酸,缓解因胃酸刺激引起的恶心感;还可以喝一些温热的淡盐水,补充因呕吐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二)改善环境
1.避免不良气味刺激:如果是因晕车等引起的恶心想吐,应尽量远离有刺激性气味的环境,如避免靠近油烟味、汽油味等,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方休息。
2.保持舒适体位:乘坐交通工具时发生恶心想吐,可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减少颠簸对身体的刺激;妊娠引起恶心想吐的孕妇,可以选择侧卧体位休息,可能会感觉更舒适。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孕妇
孕妇出现恶心想吐首先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上述调整饮食和改善环境的方法。如果恶心想吐症状严重,影响正常进食和生活,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评估下考虑是否需要进行补液等支持治疗,一般不轻易使用止吐药物,因为要优先考虑胎儿安全,只有在利大于弊时才会谨慎使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二)儿童
儿童出现恶心想吐时,更要谨慎处理。首先排查常见原因,如是否饮食不洁导致的急性胃炎等。非药物干预方面,要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如给予少量多次的米汤、苹果泥等。如果是儿童晕车导致,要让儿童处于通风良好、视野开阔的位置,避免让儿童看到容易引起不适的景象。儿童恶心想吐时要密切观察呕吐物的性状、次数等,如果呕吐频繁、伴有发热、精神萎靡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不能延误治疗。
(三)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恶心想吐时,要考虑多种因素,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是心脑血管等其他系统疾病引起。在非药物干预时,要注意饮食温和、易消化,行动要缓慢,避免因体位突然改变加重恶心感。同时,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整体状况,如有无腹痛、头晕等其他伴随症状,因为老年人对病情的耐受可能较差,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送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