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察病情与一般护理
观察要点:密切关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时的体温、精神状态、咳嗽频率、有无咳痰及咳痰性状、呼吸情况等。若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钟,幼儿呼吸频率>50次/分钟,儿童呼吸频率>40次/分钟)、剧烈咳嗽影响进食睡眠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般护理:保证儿童充足休息,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20℃-25℃)和湿度(50%-60%),经常开窗通风,让儿童多饮温开水,有助于湿润呼吸道,利于痰液排出,同时避免儿童接触刺激性气体、烟雾等。
二、非药物缓解咳嗽的方法
空气加湿与雾化: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可缓解干燥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对于较大儿童,在医生指导下可进行雾化吸入,如生理盐水雾化,能湿化气道、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咳嗽,一般每次雾化10-15分钟,每日可进行2-3次。
体位调整:当儿童入睡时可适当抬高上半身,如垫高枕头1-2厘米,这样能减少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引起的咳嗽。对于小月龄婴儿,喂奶后不要立即平躺,可竖抱拍嗝,避免奶液反流刺激呼吸道导致咳嗽加重。
三、就医评估与可能的医疗干预
就医时机:如果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持续超过1周未见好转,或者咳嗽伴有喘息、声音嘶哑、口唇发紫等情况,应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可能还会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以及胸部X线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等情况。
医疗干预:若明确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通常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例如,对于剧烈干咳影响儿童休息的情况,在医生评估后可能会谨慎使用一些适合儿童的止咳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不恰当用药。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期儿童:婴儿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时,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因为婴儿呼吸道较窄,咳嗽反射较弱,容易出现气道堵塞等情况。在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婴儿引起咳嗽加重。
过敏体质儿童:如果儿童是过敏体质,要仔细排查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是否与接触过敏原有关,如花粉、尘螨等。在治疗咳嗽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或物质,就医时要告知医生儿童的过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