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情况
(一)外耳道炎
成因: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炎症,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如游泳后外耳道进水,导致细菌滋生感染;也可能是挖耳过度损伤外耳道皮肤引发炎症。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儿童由于喜欢挖耳且游泳等接触水的机会相对较多,可能更易患外耳道炎。生活方式上,经常游泳、爱挖耳的人群风险较高。
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耳朵洞口处按压疼痛,还可能伴有外耳道分泌物增多、耳痒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听力下降。
(二)外耳道疖肿
成因:外耳道软骨部毛囊感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常因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细菌侵入毛囊引起炎症。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儿童及成人都可能患病。生活中习惯挖耳的人更容易诱发外耳道疖肿。
症状表现:耳朵洞口按压痛较为明显,疖肿成熟后可破溃流脓,初期可能有耳闷、耳痛,随着疖肿发展疼痛逐渐加剧。
(三)耳廓软骨膜炎
成因:多因耳廓受到外伤,如挤压、挫伤等,细菌侵入软骨膜引起炎症;也可能是耳廓穿刺等医疗操作消毒不严格导致感染。
年龄性别因素: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生活中耳部受到外伤的人群风险增加。
症状表现:耳朵洞口周围按压疼痛,同时耳廓可能出现红肿、发热等表现,病情严重时可影响耳廓形态。
二、就医建议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耳朵洞口按压疼痛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发热、听力明显下降、耳部红肿加剧等情况,应尽快就医。因为这些情况可能提示感染加重或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更要密切关注孩子耳部情况,若孩子出现哭闹不止、频繁用手抓耳且耳朵洞口按压痛明显等情况,需及时带孩子就医。
(二)就医检查项目
医生一般会先进行耳部的体格检查,观察外耳道及耳廓的外观情况,如是否有红肿、分泌物等。还可能会进行耳内镜检查,更清晰地查看外耳道内部及鼓膜等情况。
对于怀疑有感染加重的情况,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通过白细胞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严重程度。
(三)日常注意事项
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随意挖耳,尤其是不要用不清洁的器具挖耳。游泳后可及时将外耳道的水擦干。
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看护,防止儿童挖耳或耳部受伤。在儿童游泳时可使用耳塞保护耳部。
患病期间要避免耳部再次受到外伤或刺激,饮食上要注意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