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状腺疾病的定义
甲状腺疾病是指发生于甲状腺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位于颈部前方,形似蝴蝶,它能合成、储存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诸多生理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甲状腺疾病涵盖多种类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甲状腺炎(包括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等。
二、甲状腺疾病常见并发症
1.甲亢相关并发症
-甲状腺危象:多发生于甲亢未积极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患者,是甲亢最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大汗淋漓、心动过速(心率常超过140次/分)、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若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在年龄方面,任何年龄的甲亢患者都有可能发生甲状腺危象,但老年患者相对更易出现且病情可能更凶险。生活方式上,应激状态(如感染、手术、严重精神刺激等)是诱发甲状腺危象的常见因素,有甲亢病史且未良好控制病情的患者在遭遇这些应激情况时需高度警惕。
-甲亢性心脏病:多见于病程较长、病情控制不佳的甲亢患者。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在性别上,并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年龄患者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心脏功能储备相对较差,一旦发生甲亢性心脏病,心功能恶化可能更快。对于有甲亢病史的患者,需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甲亢性心脏病。
2.甲减相关并发症
-黏液性水肿昏迷:这是甲减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常见于病情严重且未得到及时治疗的甲减患者。多在寒冷、感染、使用镇静剂等诱因下诱发。患者表现为低体温(体温低于35℃)、呼吸减慢、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四肢肌肉松弛、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昏迷。在年龄上,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代偿能力较弱,更易发生黏液性水肿昏迷。对于甲减患者,尤其是老年甲减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感染等诱因,一旦出现体温降低、精神萎靡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动脉粥样硬化:长期未控制的甲减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导致血脂代谢紊乱,表现为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升高,进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可引发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在生活方式方面,甲减患者若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甲减患者需关注血脂情况,通过合理饮食(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适当运动等方式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3.甲状腺炎相关并发症
-桥本甲状腺炎相关并发症:部分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可逐渐发展为甲减,出现甲减相关的一系列表现,如乏力、畏寒、水肿、记忆力减退等。在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30-50岁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对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一旦出现甲减迹象,需及时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亚急性甲状腺炎相关并发症:少数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短暂阶段,一般随着病情的恢复,甲状腺功能多可逐渐恢复正常,但也有个别患者可能遗留永久性甲减。在发病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青年女性相对多见。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在患病期间需密切观察甲状腺功能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
4.甲状腺结节相关并发症
-结节恶变:虽然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但仍有少部分结节可能发生恶变,转变为甲状腺癌。对于甲状腺结节,需要通过超声、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手段进行评估,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在年龄上,儿童时期出现的甲状腺结节恶变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儿童时期甲状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受到致癌因素影响的可能性相对更大。对于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现的结节,要更加重视随访观察,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恶变可能。
-压迫症状:较大的甲状腺结节可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气管可引起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憋等;压迫食管可导致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患者因结节大小及周围组织耐受程度不同,压迫症状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对于出现压迫症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多需要考虑进行手术等治疗措施来解除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