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真的来月经了

月经的定义及正常月经特征

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正常月经具有周期性及自限性。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日,平均28日。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称为经期,一般为2~8日,平均4~6日。经量为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经量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判断真的来月经的要点

出血特征

出血时间:符合正常月经的周期规律,比如平时月经周期较为稳定,此次出血时间在预期的月经周期范围内。对于有月经不调病史的人群,需结合自身既往月经周期情况来判断是否在相应的时间范畴内。

出血颜色: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开始较淡逐渐加深,最后又转为淡红色。这是因为月经血中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等,其成分导致了颜色的变化。

出血性状:月经血除了血液外,还含有子宫内膜碎片等,所以一般不凝固,在出血量多或速度快的情况下可能会有小凝块。

与异常阴道出血的区分

妊娠相关出血:有性生活的女性,若出现异常阴道流血,需排除妊娠相关情况。比如先兆流产、宫外孕等也可能出现阴道流血,但其出血时间、量、伴随症状等与月经不同。宫外孕常伴有腹痛等症状,先兆流产可能有下腹隐痛等,而真正的月经一般没有这些与妊娠相关的伴随表现。对于有怀孕可能的女性,可通过尿妊娠试验、血hCG检测等辅助判断。

疾病导致的异常出血:一些妇科疾病也会引起阴道出血,如子宫肌瘤可能导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子宫内膜息肉可引起经期延长、月经过多等。这些异常出血与月经的区别在于,可能没有正常月经的周期性,或者伴随有其他症状,如子宫肌瘤患者可能伴有下腹坠胀等不适,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能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不同人群的判断需考虑的因素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月经可能不太规律,但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趋于规律。判断时要考虑其自身的发育情况,若与同龄人相比月经周期严重不规律且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严重痛经、经量过多等,需及时就医检查,排除疾病因素。

育龄期女性:除了考虑妊娠相关情况外,还要考虑生活方式对月经的影响,比如近期是否有精神压力过大、过度节食、剧烈运动等情况,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月经紊乱。若生活方式改变后月经仍异常,需排查是否有内分泌失调等问题。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会出现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或多或少等。判断是否为真正月经时,要结合既往月经情况以及自身的身体变化,若月经紊乱情况持续且伴有其他不适,如潮热、盗汗等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需就医评估卵巢功能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