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真的来月经了

月经的特征表现

出血情况:正常月经出血一般持续2-8天,平均4-6天。出血量方面,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称为经量,正常经量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可以通过使用卫生巾或卫生棉条来大致估算,比如正常情况下每2-3小时更换一次卫生巾且卫生巾没有完全湿透,若频繁湿透甚至需要夜间更换则可能经量较多。

月经周期:月经周期是指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时间,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不同年龄阶段女性月经周期可能有所差异,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月经周期可能不太规律,但随着身体发育会逐渐趋于规律;育龄期有性生活的女性若月经周期突然改变,需考虑怀孕等情况;围绝经期女性月经周期会出现紊乱,可能周期延长或缩短等。

与其他类似阴道出血情况的鉴别

妊娠相关出血:

-先兆流产:有停经史,然后出现阴道出血,量一般少于月经量,常伴有下腹部隐痛或腰酸。通过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可明确是否怀孕,超声检查能看到宫腔内孕囊情况等。比如怀孕早期出现阴道少量流血,伴有腹痛,就需要考虑先兆流产可能。

-宫外孕:多有6-8周的停经史,然后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量少,呈点滴状,色暗红或深褐,少数患者阴道流血量较多,类似月经,还可能伴有下腹部一侧的隐痛或酸胀感,严重时会出现剧烈腹痛、晕厥甚至休克。通过血hCG检测及超声检查可辅助诊断,超声检查若在宫腔内未发现孕囊,而在输卵管等部位发现妊娠囊则可确诊宫外孕。

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异常出血:

-无排卵性功血:多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尚未健全,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都可导致无排卵,从而引起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通过基础体温测定(基础体温呈单相型)、超声检查、激素水平测定(如雌激素水平偏高,孕激素水平低或无)等可辅助诊断。

-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于育龄期女性,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周期延长,超过35天)、闭经,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出血间隔时间长短不一。同时还常伴有多毛、痤疮、肥胖等表现,通过超声检查可见卵巢呈多囊样改变,激素水平测定显示雄激素升高、LH/FSH比值增大等。

妇科疾病引起的出血:

-子宫肌瘤:黏膜下子宫肌瘤可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还可能出现非经期的阴道不规则出血。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的常用方法,可明确肌瘤的大小、位置等,比如肌壁间较大的子宫肌瘤也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导致经量增多。

-宫颈病变:宫颈炎可出现接触性出血,多在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宫颈息肉也会引起接触性出血或阴道少量不规则出血;宫颈癌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中晚期为不规则阴道出血,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TCT)、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及阴道镜下活检可明确诊断。

特殊人群情况考虑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后的短时间内月经不规律较为常见,这是因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发育不完善。但如果出现阴道出血伴有严重腹痛、大量出血导致头晕、乏力等贫血表现时,需及时就医,因为可能存在一些病理性情况,如处女膜闭锁等,处女膜闭锁会导致月经血无法排出,出现周期性下腹痛进行性加重,初潮后迟迟不来月经且逐渐出现下腹部胀痛等。

育龄期女性:有性生活的育龄期女性出现阴道出血,首先要考虑妊娠相关情况,同时要注意自身生活方式的影响,比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会影响月经周期导致异常出血。若出现月经推迟伴有阴道出血,一定要及时排查是否怀孕相关问题。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月经紊乱是常见现象,但如果阴道出血伴有消瘦、阴道排液等情况,要警惕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因为围绝经期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发年龄段,通过子宫内膜活检等检查可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