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尿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以及腰痛、乏力、发热、皮疹等,由于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有哪些症状?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是由于长期或大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而引起的肾脏损害。其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尿异常
蛋白尿: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患者可出现蛋白尿,通常为轻至中度蛋白尿,少数患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
血尿: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尿,可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管型尿:少数患者可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2.(二)水肿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以下肢水肿较为常见。
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
3.(三)高血压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可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引起高血压。
部分患者可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后出现血压升高。
4.(四)肾功能异常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可导致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肾损伤。
5.(五)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腰痛、乏力等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因此,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肾功能,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对于已经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