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功能的障碍。其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点:
1.头晕、头痛:经常感到头晕,头痛,甚至有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睡眠障碍:大脑供血不足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多梦、易醒等问题。
3.记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
4.运动神经功能障碍:嘴角歪斜、流口水、说话困难、肢体麻木、活动不灵、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或一侧上下肢发麻等。
5.精神意识异常:如总是想睡,整天昏昏沉沉地睡,不是过度疲劳所致,而是脑供血不足的先兆征象。
其可能的病因有:
1.颈椎寰枢关节和颈5~颈6关节错位,刺激椎动脉引起动脉血管腔狭窄或血管痉挛,通过的血流量减少,致使所供应的脑区发生供血不足。
2.血流动力学障碍:当血压降低,心脏搏出量减少时脑组织供血不足。
3.某些原因造成的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缓慢及血液成分的改变,也可发生及供血不足。
4.微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板块脱落,在血流中形成微栓子,随血流到小动脉而堵塞血管,则会出现脑局部供血不足。
其诊断方法主要有:
1.脑血流图: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脑血管检查方法,可检测脑血流的速度、流向和脉动指数等参数,从而评估脑血管的功能。
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以检测颅内大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等参数,判断脑血管的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
3.颈椎X线或CT:可用于检查颈椎的结构是否异常,如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这些病变可能压迫椎动脉导致脑供血不足。
4.头部MRI:可用于检查脑部的结构和功能,如是否有梗死、出血、肿瘤等病变,有助于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脑供血不足。
5.其他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血脂、血糖等检查,可用于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其治疗方法主要有:
1.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从而改善脑供血不足。
2.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等,可防止血液凝固,预防血栓形成。
3.血管扩张剂: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改善脑供血不足。
4.改善脑代谢药物:如吡拉西坦、茴拉西坦等,可促进脑代谢,改善脑功能。
5.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椎动脉减压术等,适用于颈动脉或椎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
2.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
3.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