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以下是关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些信息:
1.医学定义: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如卵巢、子宫直肠陷凹、宫骶韧带、阴道直肠隔等,故又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女性,青春期前不发病,绝经后异位病灶可逐渐萎缩退化。
2.症状:主要症状为下腹痛、痛经、性交痛、月经异常和不孕。
3.病因: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经血逆流:月经期,经血从子宫腔经输卵管倒流进入腹腔,种植在盆腔脏器的表层。
医源性种植:通过剖宫产、人工流产、刮宫等手术,将子宫内膜带至子宫以外的部位。
淋巴及静脉播散:子宫内膜可通过淋巴或静脉播散到远离盆腔的部位。
体腔上皮化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上皮可化生为子宫内膜。
4.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后倾固定、直肠子宫陷凹及宫骶韧带扪及触痛性结节,少数患者可扪及卵巢巧克力囊肿。
超声检查:可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
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内异症的最佳方法,可直接窥视盆腔,见到异位病灶即可明确诊断。
血清CA125测定:内异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可升高。
5.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孕激素、雄激素、雌激素等。
手术治疗:包括保守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
其他治疗:如假绝经疗法、假孕疗法等。
6.预防措施:
避免经期性生活。
及时治疗妇科疾病。
注意经期卫生。
避免多次人工流产。
注意经期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