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性腹泻是什么

轮状病毒性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身上,成人也可能感染。以下是关于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一些常见问题解答:

1.病因: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传播。轮状病毒感染后,病毒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其微绒毛变短,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致使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功能受损,肠液在肠腔中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

2.症状: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起病急,主要表现为腹泻,排黄色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量多,一般5-10次/天,重者超过20次/天。多数伴有发热,体温在37.9-39.5℃。3岁以下患儿症状较重,常伴呕吐、发热,大便次数多,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年长儿或成人感染者症状较轻,发热和呕吐较轻。病程一般为3-7天,少数较长。

3.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一般可以做出诊断。确诊需要依靠粪便病毒检测或血清学检查。

4.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对于腹泻症状明显者,可以口服补液盐溶液或静脉补液。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生冷食物。

5.预防:轮状病毒性腹泻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因此预防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避免夏季断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生吃的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