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炎症
前期症状为发热、肌肉酸痛、咽痛等,随后出现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等
柯萨奇B组病毒、细小病毒B19、人疱疹病毒6型等病毒感染为主要病因
主要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对症治疗等
金牌医生
内侧中
病毒性心肌炎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感染最多见。主要见于下列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B组,是最主要的致病病毒。
埃可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腺病毒。
细小病毒B19。
丙型肝炎病毒。
疱疹病毒。
流感、副流感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柯萨奇病毒感染多在夏季,流感病毒多在秋季。因此,病毒性心肌炎多见于夏秋两季。
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和病毒感染后激活的自身免疫反应,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主要机制。
病毒经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后,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进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肌组织。
病毒可在心肌细胞中大量复制,引起病毒血症,可直接引起心肌细胞的损伤。
病毒还可介导自身的免疫系统损伤心肌,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
导致心肌细胞持续性损伤,并最终发展形成慢性心肌炎,甚至是扩张型心肌病。
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前1~3周,多数人群曾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的感染。
症状为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咽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者亦可有心悸。
胸闷,表现为自觉胸部受压,严重时可伴呼吸困难。
心前区疼痛,多数不重。
心律不齐,表现为心跳节律不规则,时快时慢或漏跳等。
病毒性心肌炎可有以下症状,一般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减弱,全身各组织器官供血供氧不足所引起。
疲乏无力,表现为精神萎靡。
头晕、黑矇,与心律失常、脑缺血有关,严重时还可出现晕厥。
食欲不振、恶心等可能与胃肠道供血不足有关。
如果治疗不及时、不规范,病毒性心肌炎会诱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扩张型心肌病等并发症。
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功能快速下降,导致心排血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组综合征。
休克早期主要表现为心悸、全身出冷汗、四肢及手指、脚趾湿冷,血压正常或轻微下降,随后出现神志淡漠、意识模糊、脉搏细弱、少尿甚至是无尿等,血压可显著降低。
心源性休克病死率相对较高,为70%~100%。
心力衰竭是指因心脏结构和/或功能性疾病,导致的心室功能下降,引起心排血量不能满足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需求的一类疾病。
主要症状为心悸、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以及下肢水肿等。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左心室或者左右双心室扩大伴有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肌病。
早期由于心功能的代偿机制,可无症状。部分心肌炎患者可逐渐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随病程进展,表现为活动时呼吸困难和活动耐量下降,还可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并逐渐出现食欲下降、腹胀、恶心呕吐、肝大及下肢水肿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