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围生期卫生宣教,保持全身及外阴清洁,妊娠晚期避免性交,加强营养,孕期适当活动,增强体质,有外阴阴道炎和宫颈炎者应及早治疗。临产前注意避免胎膜早破,产程异常者要及早处理,避免滞产、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等引起感染的诱因。接产中严格无菌操作,正确掌握手术指征。产后严密观察,对可能发生产褥感染者,应预防应用抗生素。产后控制探视者的数量和时间,对陪护者进行必要的医学指导。
产房和手术室应严格地每日消毒,对器械浸泡消毒液每日应核实其浓度、器械浸泡时间。病房内对患者床单及患服每日更换,用湿式扫床法整理床单;地面每天用消毒液湿拖2次。定期对物品表面、医务人员的手及病室空气做细菌培养,每月2次。
参考资料:
1.邹杰,高志英,卢彦平等.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3:525-527.
2.任延巍,贺晶,潘玲等.妊娠晚期阴道菌群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12:933-935.
金牌医生
内侧中
1.感染
(1)自身感染 正常孕妇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体,当出现感染诱因时使机体抵抗力低下而致病。孕妇生殖道病原体不仅可以导致产褥感染,而且在孕期即可通过胎盘、胎膜、羊水间接感染胎儿,并导致流产、早产、死胎、IUGR、胎膜早破等。有些病原体造成的感染,在孕期只表现出阴道炎、宫颈等局部症状,常常不被患者所重视,而在产后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发病。
(2)外来感染 由被污染的衣物、用具、各种手术器械、敷料等物品接触后引起感染。常常与无菌操作不严格有关。产后住院期间探视者、陪伴者的不洁护理和接触,是引起产褥感染的极其重要的来源,也是极容易疏忽的感染因素,应引起产科医师、医院管理者和大众百姓的高度重视。
(3)感染病原体 引起产褥感染的病原体种类较多,较常见者有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等,其中内源性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的发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①需氧性链球菌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尤其B族β-溶血性链球菌(GBS)产生外毒素与溶组织酶,有极强的致病力、毒力和播散力,可致严重的产褥感染。其临床特点为发热早,体温多超过38℃,伴有寒战、心率加快、腹胀、纳差、恶心、子宫复旧不良,宫旁或附件区疼痛,发展快者易并发菌血症、败血症。②大肠杆菌属,包括大肠杆菌及其相关的革兰阴性杆菌、变形杆菌等,亦为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也是菌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原体。在阴道、尿道、会阴周围均有寄生,平常不致病,产褥期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迅速增殖而发病。③葡萄球菌属,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外源性感染,容易引起严重的伤口化脓性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存在于阴道菌丛内,所致的感染较轻。值得注意的是葡萄球菌可产生青霉素酶而对青霉素耐药。④厌氧性链球菌,存在于正常阴道中,当产道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可迅速大量繁殖,并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其分泌物异常恶臭。⑤厌氧类杆菌属,包括脆弱类杆菌、产色素类杆菌等,为绝对厌氧的革兰阴性杆菌。此类细菌可加快血液凝固,易导致血栓性静脉炎。⑥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较为少见,但致病力极强、传染性强,可导致会阴切口、剖宫产术腹部切口长期不愈,并通过接触传染使新生儿感染。⑦此外,由于卖淫、嫖娼、吸毒等不良社会现象,使多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如淋病双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引起的产褥感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梭状芽胞杆菌也可导致产褥感染,但较少见。
机体对入侵的病原体的反应,取决于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以及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女性生殖器官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任何削弱产妇生殖道和全身防御功能的因素均有利于病原体的入侵与繁殖,如贫血、营养不良,各种慢性疾病如肝功能不良、妊娠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等、临近预产期前性交、羊膜腔感染。
2.与分娩相关的诱因
(1)胎膜早破:完整的胎膜对病原体的入侵起有效的屏障作用,胎膜破裂导致阴道内病原体上行性感染,是病原体进入宫腔并进一步入侵输卵管、盆腔、腹腔的主要原因。如合并胎儿宫内窘迫者,胎儿排出粪便使羊水粪染,也是病原体的良好培养基之一。
(2)产程延长、滞产、多次反复的肛查和阴道检查增加了病原体入侵的机会。
(3)剖宫产操作中无菌措施不严格、子宫切口缝合不当,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为阴道分娩的20倍,并伴随严重的腹壁切口感染,尤以分枝杆菌所致者为甚。
(4)产程中宫内仪器使用不当或次数过多、时间过长,如宫内胎儿心电监护、胎儿头皮血采集等,将阴道及宫颈的病原体直接带入宫腔而感染。宫内监护超过8h者,产褥病率可达71%。
(5)各种产科手术操作(产钳助产、胎头吸引术、臀牵引等)、产道损伤、产前产后出血、宫腔填塞纱布、产道异物、胎盘残留等等,均为产褥感染的诱因。
3.产褥期不良处理
产后产妇卧具不洁,床单、被褥更换不及时,以不洁液体擦洗阴部,探视者不更换医裤即与产妇同床而坐或卧,过早性交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