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如不手术治疗,多因反复感染、胆汁性肝硬化、胆总管穿孔或癌变而死亡。因此当病儿明确诊断后应及时手术。
1.治疗原则
(1)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胆汁向肠道内引流,以免发生上行性胆管炎。
(2)切除扩张的胆总管,以防日后癌变。
(3)要预防日后吻合口狭窄。
2.手术方法
(1)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型吻合,并加防逆流瓣膜成形术。
(2)囊肿切除,空肠间置代胆道,加防逆流巨形瓣手术。
(3)囊肿十二指肠吻合及囊肿切除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此法因难以防逆流感染及吻合口狭窄故目前较少用。
金牌医生
内侧中
1.生化检查
大多数患儿血、尿及粪等一系列检查均为异常,包括血清胆红素,主要是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也升高。合并囊肿内感染者可见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增高和中性粒细胞增高等的炎症改变。
2.B超
是最为简便且无创的检查手段,可见肝下方界限清楚的低回声区,可确定囊肿的大小,胆管远端的狭窄程度,并可知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和范围及是否合并胆管内。
3.CT扫描
可明确肝内外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的部位、程度及形态、位置,胆总管远端狭窄的程度以及有无肝内胆管扩张,扩张的形态及部位等,有助于术式的选择。
4.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内镜造影(ERCP)
用小儿十二指肠纤维内镜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导管造影,可显示胰胆管全貌,尤其对胰胆管合流异常更能清晰显影,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5.放射性核素肝胆扫描
用99mTc可直接动态观察肝胆系统的形态和功能,也可观察到胆管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及排泄情况。
6.磁共振胰胆管呈像技术(MRCP)
是目前最新的胆管造影法,不需要造影剂,经计算机处理后,仅留胆管和胰管较清楚的立体结构影像。是20世纪90年代才成熟应用到临床的一种高新无创成像技术,甚至可明确地判断出是否合并胰胆合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