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肝脏出现弥漫性纤维化,组织遭严重破坏形成假小叶,肝功受损的一种疾病
早期可出现乏力、食欲下降等,随病程进展可出现腹水及肝性脑病等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酗酒、毒物和药物、脂代谢紊乱、自身免疫及血吸虫病等
治疗包括对因治疗、保肝治疗、并发症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人工肝和肝移植
金牌医生
内侧中
肝硬化的诊断需要建立在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基础上。
包括病毒性肝炎病史、长期饮酒、脂肪肝,或肝硬化家族史等。
包括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腹胀、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黄疸、肝掌、蜘蛛痣等。
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观察是否存在黄疸、肝掌、蜘蛛痣、肝病面容和门脉高压等,还会检查是否存在肝脾肿大和肝区叩击痛等肝硬化特征性表现,对诊断至关重要。
病因检查有助于肝硬化的病因诊断,对后续可以提供治疗方案。
乙肝五项指标检测、乙肝病毒(HBV-DNA)检测。
丙肝病毒(HCV-RNA)检测和基因分型。
血清铜、铜蓝蛋白检测,血清铁检测。
自身抗体检测。
肝硬化如果合并脾功能亢进可有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减少。
尿胆红素、尿胆素原指标异常对肝硬化引起的黄疸有判断意义。
大便隐血试验对肝硬化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有判断意义。
通过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清酶以及血氨等肝功能检测,可了解到肝脏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进而辅助诊断肝硬化。
Ⅲ型前胶原肽(PⅢP)值上升,脯氨酰羟化酶(PHO)上升,单胺氧化酶(MAO)上升,血清板层素(LM)以及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等上升。提示肝脏存在纤维化,对肝硬化诊断有意义。
近有研究采用APRI评分进行肝硬化诊断。APRI=[(天门冬氨酸转移酶测得值/正常值上限)×100]/血小板计数值,当APRI大于2时,提示存在肝硬化。
B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可表现为肝被膜增厚,肝脏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增强,粗糙不匀称,门脉直径增宽,脾大,腹腔积液等。对肝硬化有诊断价值。
肝脏各叶比例失常,密度降低,呈结节样改变,肝门增宽、脾大、腹腔积液、门静脉增宽等。有助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鉴别诊断。
本检查是通过探头振动发出剪切波,通过超声技术跟踪剪切波的传播并测定速度,将速率转换为硬度值,从而评估肝脏纤维化以及纤维化的程度分级。
是目前用于监测肝硬化进展情况的首选方式之一。
具有快速便捷、安全等特点。
正常参考值为2.8~7.4 kPa,超过17.5 kPa则提示肝硬化。
肝穿刺活检对早期肝硬化确诊很重要,是临床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
相同点:都可出现肝脾肿大,发病前都可能有输血史。
不同点:但疟疾发病前有疟疾流行区生活史,或被蚊子叮咬史等;还可出现典型的间歇性寒战、大量出汗等,且间歇发作有一定规律;另外,疟疾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疟原虫。
相同点:都可出现肝脾肿大,黄疸以及肝功能异常等。
不同点: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涂片或其他组织病理学找到异常组织细胞、多核巨组织细胞等。
相同点:早期均较隐匿,没有特异性症状,随病程进展可出现肝区疼痛、肝脾肿大、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
不同点:肝癌可伴有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等。可通过影像学、病理检查等鉴别诊断。
相同点:都可出现腹水。
不同点:心源性腹水患者会出现心衰的相关表现,即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
相同点:肝癌晚期和肝硬化失代偿期都可出现腹水,且产生机制相似。
不同点:肝癌可伴甲胎蛋白值升高,而肝硬化一般不会出现,还可通过影像学、病理性检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