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代谢性疾病
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红肿、关节疼痛,痛风石等
病因尚不明确,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其他疾病、药物等有关
主要是采取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金牌医生
内侧中
痛风的诊断主要依靠详实的病史、全面的检查和仔细的鉴别诊断,每种临床表现均须排除相应系统疾病,最终可作出诊断。
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等病史。
亲属中有患本病或高尿酸血症的病人。
缓解期多无明显症状。
急性发作期可出现关节剧烈疼痛、关节红肿、关节活动困难等症状。
病史较长者可出现痛风石,及关节周围局部软组织红肿压痛等。
包括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血尿酸测定、尿尿酸测定、肾功能、肝功能等,有助于判断病因。
血常规:急性发作期病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可增加。
尿常规:有肾脏损害时,尿中可出现异常红细胞,尿蛋白异常增多。
血尿酸测定:多伴有血尿酸增高,但血尿酸存在较大波动,须在医生指导下反复监测才能免于漏诊。一般在距离发作4周后、还未行降尿酸治疗的情况下进行检查。
尿尿酸测定:一般在限制嘌呤饮食5天后检测,有助于区分尿酸排泄减少型或尿酸生成增多型。
肾功能:肾功能受损时,肌酐和尿素氮可升高。
肝功能:肝功能受损时,转氨酶升高,胆红素也可升高。
X线平片:足背、足跟、膝关节、手、腕关节以及其他病变关节的X线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关节超声
可用于评估软骨和软组织尿酸盐结晶沉积、滑膜炎症、痛风石及骨侵蚀。
可以动态判断关节积液量及与体表的距离,用以指导关节穿刺。
双能CT
能特异性识别尿酸盐结晶。
有助于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和评价降尿酸治疗疗效。
关节腔穿刺
急性关节炎期,穿刺抽取关节滑液,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观察滑液中有无尿酸盐结晶。
有助于疾病确诊。
可疑痛风石内容物检查
穿刺或活检可疑痛风石内容物,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观察样本中有无尿酸盐结晶。
有助于疾病确诊。
目前多采用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共同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
至少1次外周关节或滑囊发作性肿胀、疼痛或压痛。
有症状关节或滑囊(即在滑液中)或痛风石中存在单钠尿酸盐晶体。
不符合充分标准的情况下使用。
≥8分可诊断痛风。
项目&分类&评分|受累的有症状关节、滑囊分布&累及踝关节或单侧足中段(非第一跖趾关节)&1分| &累及单侧第一跖趾关节&2分|发作时关节症状特点:①受累关节皮肤发红(主诉或查体);②受累关节触痛或压痛;③活动障碍&符合1个特点&1分|&符合2个特点&2分| &符合3个特点&3分|发作时间特点(符合以下3条中的2条即为典型发作):①疼痛达峰<24小时;②症状缓解≤14天;③2次发作期间疼痛完全缓解&有1次典型发作&1分| &反复典型发作&2分|痛风石&不存在&0分|&存在皮下粉笔灰样结节,表面皮肤薄,常伴有表面血管覆盖。位于典型的部位:关节,耳郭,鹰嘴滑囊,指腹等&4分|血尿酸水平&<240μmol/L(<4mg/dl)&-4分|&240~<360μmol/L(4~<6mg/dl)&0分|&360~<480μmol/L(6~<8mg/dl)&2分|&480~<600μmol/L(8~<10mg/dl)&3分| &≥600μmol/L(≥10mg/dl)&4分|对发作关节或者滑囊的滑液进行分析&未做检测&0分| &单钠尿酸盐阴性&-2分|有或曾有症状的关节滑囊尿酸盐沉积的影像学证据:关节超声有“双轨征”;双能CT有尿酸盐沉积&无(两种证据)或未作检查&0分|&存在任意一项证据&4分|痛风相关关节破坏的影像学证据:手或足X线存在至少一处骨侵蚀&无或未做检查&0分|&存在&4分
相同点:均有关节疼痛、肿胀,起病急骤。
不同点:化脓性关节炎为关节内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一般有外伤诱发病史,多发于浅表关节,如膝、肘关节。
相同点:均有关节疼痛、肿胀。
不同点:类风湿关节炎起病较缓,多首发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受累关节多呈对称性。类风湿因子检查阳性。
相同点:均有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
不同点:创伤性关节炎多发于创伤后、承重失衡及活动负重过度的关节,疼痛与活动有明显关系。
相同点:均有关节疼痛、肿胀,发病较急,下肢关节受累较多。
不同点:反应性关节炎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后,表现为渐进性加重的非对称性单关节炎或少关节炎。可出现皮肤黏膜损害,如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等。
相同点:表现与痛风酷似,俗称“假性痛风”。
不同点:焦磷酸钙沉积病多见于老年人,主要侵犯膝、肩、髋等大关节。血尿酸含量往往正常,关节滑液中可查见焦磷酸钙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