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是指发生在咽部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
主要症状有咽部不适感、异物感、干燥感、灼热感、瘙痒感、刺激感等
由急性咽炎迁延,长期过度用嗓,过敏原、粉尘及有害气体刺激等所致
主要治疗方法是去除病因,减少对咽喉的刺激,改善生活方式,辅以药物治疗等
金牌医生
内侧中
连续3个月以上咽部不适感,结合患者咽部黏膜具体表现,排除其他疾病,可诊断慢性咽炎。
患者常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病史。
可有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咽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口腔炎症等病史。
可能从事教师、歌唱者等频繁重度用嗓的职业。
可有贫血、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疾病,肝、肾疾病等慢性疾病史。
可有局部放射治疗史等。
如有过敏史,有助于诊断慢性变应性咽炎。
咽部不适感、异物感、干燥感、灼热感、瘙痒感、刺激感,偶有轻微咽痛。
刺激性干咳,伴恶心、干呕,可有颗粒状藕粉样分泌物咳出。咳出带臭味的痂皮提示萎缩性咽炎。
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咽部黏膜充血、肿胀、增厚等改变,不同类型的慢性咽炎具体表现不同。
慢性单纯性咽炎
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肿胀,有时可见小静脉曲张。
咽后壁常有少许黏稠分泌物附着。
软腭和腭弓也常慢性充血。
悬雍垂可增粗,下垂,有时与舌根接触。
鼻咽顶部常有黏液与干痂附着。
慢性肥厚性咽炎
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增厚。
与单纯性咽炎不同的是,咽后壁上有较多颗粒状隆起的淋巴滤泡。
咽侧索淋巴组织增生肥厚,呈纵形条索状隆起。
慢性萎缩性及干燥性咽炎
较少见。是一种疾病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无明显界限。
表现为咽部黏膜干燥、萎缩变薄。
咽后壁黏膜常附着黏稠黏液或有臭味的黄褐色痂皮。
腭弓变薄,悬雍垂变短窄。
常伴有萎缩性鼻炎。
慢性变应性咽炎
咽部黏膜苍白或淡红色,水肿,咽部较多水样分泌物。
有时可见悬雍垂水肿及舌体肿胀。
常伴发于变应性鼻炎。
慢性变应性咽炎的诊断,除有相应的过敏原接触史、相应的症状及体征外,还应做皮肤变应原试验、总IgE及血清特异IgE检测以明确其过敏原。
对于咽部侧壁和后壁深部结构病变,则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颈侧位片、颅底侧位片、CT、磁共振检查等。
对怀疑慢性反流性咽炎者,可行胃食管反流相关检查,如24小时食管pH检测、食管测压、胃镜检查、食管钡剂造影等。
此外还可能需要一些关于全身性疾病的检查,视具体情况而定。
慢性咽炎需要与其他具有慢性咽部炎症表现的疾病鉴别。鉴别要点如下。
也可表现为咽异物感、咽痒、干燥、疼痛、刺激性干咳等不适症状。
可间断咯出小米粒大小伴有臭味的黄色豆渣样物。
查体可见扁桃体增生肥大、扁桃体表面瘢痕、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粘连,或扁桃体隐窝内可见栓塞物。
咽和喉是两个紧邻的器官,慢性咽炎和慢性喉炎可单独或同时存在。
慢性喉炎的主要症状是声音嘶哑,甚至失声,咳嗽咳痰,喉痛等。
良性肿瘤如口咽及下咽乳头状瘤、纤维瘤、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等。
恶性肿瘤包括口咽及下咽、鼻咽、喉、食管的恶性肿瘤,如鳞状细胞癌、肉瘤、淋巴瘤等。
可通过耳鼻咽喉科专科查体、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可有与慢性咽炎相同的咽部症状。
通过触诊、茎突及舌骨X线片、颈椎X线片及CT扫描与慢性咽炎鉴别。
肺结核伴发咽部结核的患者,通常也伴有慢性咽炎的症状。
典型症状为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
痰液结核分枝杆菌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可以明确鉴别。
好发于儿童及青年,有反复发生急性或慢性呼吸道炎症的病史。
其咽部变化为淋巴组织明显减少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