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底血管生长发育不正常的疾病
常见症状有偏瘫、失语、头痛、视觉障碍等
病因尚不明确,与遗传因素有关
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金牌医生
内侧中
如果突然出现晕厥、昏迷等意识障碍时,家属及目击者可采取以下方法急救:
让患者平躺,将其头部抬高15°。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果出现呕吐,将头偏向一侧,清理口中的食物残渣。
如果发现患者血压高,可以让其舌下含服降压药物,将血压降到160/100 mmHg 以下。
迅速拨打120,报告病情及患者所在位置。
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或逆转烟雾病的发病过程,药物主要是用于对症支持治疗或围手术期管理。
单纯内科药物治疗主要应用于症状较轻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阿司匹林:慢性缺血型和脑梗死急性期可使用。
氯吡格雷:适用于不耐受阿司匹林,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预防缺血发作无效者。
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适用于合并高血压的烟雾病,作为降压药来维持血压平稳。
盐酸氟桂利嗪:适用于以阵发性剧烈头痛、眩晕为表现的烟雾病。治疗中要监测血压,如果发现低血压要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烟雾病同时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常可使用钙通道阻滞药如尼莫地平注射液,来预防脑血管痉挛导致的脑损伤。同样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如辛伐他汀,可促进血管生成,增加局部组织供血,改善神经功能。
如依达拉奉、丁苯酞,可抑制神经细胞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症状。
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在癫痫发作时使用。
如肝素钠、华法林等,可防治血栓形成。
以上所有药物都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用药期间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反酸、腹痛等,一定要及时告知医生。
金纳多、丹参等中药制剂,有助于改善微循环,可缓解烟雾病的缺血症状,预防围手术期缺血事件的发生。
具体用药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出现与疾病相关的脑缺血症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认知功能下降、肢体不自主运动、头痛和癫痫发作等。
有证据提示存在脑血流储备能力下降。
存在与疾病相关的脑出血,并且排除其他原因。
排除其他手术禁忌证。
原则上建议诊断明确后,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应该推迟手术治疗的时间。例如:
急性或亚急性脑梗死者,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可能会增高围手术期卒中风险。因此建议先进行保守治疗并观察数周,然后结合恢复状态考虑行血运重建术。时间间隔一般为1~3个月。
近期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也不建议立即手术,围手术期易发生脑梗死,经保守治疗病情平稳后再进行手术。
在脑出血急性期,可根据颅内血肿大小及位置决定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清除血肿。建议待病情平稳且血肿彻底吸收后,再考虑择期行血运重建术,时间间隔一般也是1~3个月。
手术可分为直接、间接及联合的血管重建手术。
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直接吻合法和间接的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来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也就是说,把颅骨外和硬脑膜的血管与颅骨内的血管连通,通过颅外的血管给大脑供血。
颅外的血管最常用的颞浅动脉,就是耳屏前可以摸到的那根不断跳动的血管。
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检查结果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常用术式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最常用。
枕动脉-大脑后动脉吻合术。
优点:通过将颅外动脉直接与颅内动脉的皮质分支相吻合,可立即增加缺血脑组织的血流量,快速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缺点: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时间较长,围手术期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常用术式
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合术。
脑-肌肉血管融合术。
脑-肌肉-动脉血管融合术。
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术。
环锯钻孔,硬脑膜和蛛网膜切开术。
优点: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经济负担低。可最大程度避免因较长的麻醉手术时间等因素引起的脑局部组织缺血,也避免了直接吻合后血流突然增加引起过度灌注综合征等相关并发症。
缺点:由于侧支循环建立并发挥作用通常需要1周以上的时间,无法快速改善脑血流量,部分患者在该时间段内可能会发生脑缺血事件。
是直接和间接血管重建术的组合。
血运重建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感染、过度灌注综合征、脑出血和脑梗死等。
术前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女性患者尽量避免月经期手术。
控制好血压和血糖。
不要过分紧张,保证好睡眠,必要时可口服助睡眠药物。
避免食用辛辣、热烫的食物。
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避免带眼镜腿过紧的眼镜,防止夹伤血管。
保护好头部,避免受到外伤。
避免情绪激动、哭闹及大声喊叫。
不要吹笛子、长号等乐器。
避免参加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可以适当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