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症
鼻炎表现为鼻塞、鼻痒、打喷嚏、流鼻涕、嗅觉下降、头痛、头昏等
鼻炎包括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病因不同,如病毒感染、过敏、职业及环境因素等
主要是药物治疗,进行抗炎、消肿、促进鼻涕排出、抗过敏等,必要时可手术
金牌医生
内侧中
如果急性鼻炎的症状较轻,没有严重的高热不退,并且没有出现并发症(如鼻窦炎、气管炎、肺炎等),多饮热水,清淡饮食,注意休息,一般可以在7~10天自愈。
尽量避免接触刺激性因素。
提倡正确的擤鼻法:紧压一侧鼻翼,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分泌物;或将鼻涕吸入咽部后吐出。
找出全身、局部和环境等方面的致病原因,及时治疗或排除之。
对鼻中隔偏曲进行矫正,积极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
积极治疗全身疾病;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注意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
有免疫缺陷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避免出入人群密集场所,并注意戴口罩。
戒除不良嗜好,提高机体抵抗力。
对“妊娠期鼻炎”患者可向患者解释病情,说明妊娠终止后2~4周内鼻炎症状会得到缓解。
改善营养,改进生活条件。
0.05%羟甲唑啉(必通,达芬霖),或0.5%~1%麻黄碱生理盐水滴(喷)鼻,鼻塞症状严重时使用,2~3次/天。
如二丙酸倍氯米松(伯克纳),布地奈德(雷诺考特)鼻喷雾剂等,但应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及使用方法,绝不可滥用。
0.25%~0.5%普鲁卡因作迎香和鼻通穴位封闭;
0.25%~0.5%普鲁卡因作鼻丘或双下甲前端黏膜下注射,每次1~1.5ml,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
用专用的鼻腔冲洗液冲洗鼻腔可以改善鼻部症状。
复方薄荷滴鼻剂、植物油、鱼肝油、液状石蜡等滴鼻,滑润黏膜,软化干痂,便于清除痂皮,改善鼻干症状。
有抑制鼻分泌物分解作用。
涂鼻,可保护鼻腔黏膜,抑制细菌生长。
可改善鼻腔血液循环,改善症状。
可以迅速缓解鼻痒、喷嚏和鼻分泌亢进,但对缓解鼻塞的作用较弱。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膜上的组胺受体而阻断组胺的生物效应。
第一代抗组胺药大多有中枢抑制作用,因此从事精密机械操作和司乘人员应慎用。
第一代抗组胺药多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导致口干、视力模糊、尿潴留、便秘等。
第二代抗组胺药克服了上述中枢抑制作用,且抗H1受体的作用明显增强,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但部分药物如特非那丁和阿司咪唑存在引起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心脏并发症等风险。
肥大细胞脱颗粒可以释放预合成和新合成的多种介质,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色酮类药物有稳定肥大细胞膜的作用,可阻止该细胞脱颗粒和释放介质。
起效时间多在1周以后,故仅适用于轻症患者或预防用药。
白三烯是细胞膜脂质代谢产物,以往发现与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有关。
近年研究发现亦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特别是合并哮喘患者的重要药物。
胆碱能神经活性增高可导致鼻分泌物亢进,故应用抗胆碱药可以减少鼻分泌物。
此类药对鼻痒和喷嚏无效。
维生素A、B₂、C、E对萎缩性鼻炎有一定疗效。
适当补充铁、锌等微量元素。
霍胆丸、鼻炎片等口服,治疗慢性鼻炎。
病变较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萎缩性鼻炎者可行手术治疗。目的是缩小鼻腔,减少鼻腔通气量,减少水分蒸发,减轻鼻腔干燥和结痂。主要方法有:
常用材料有人工生物陶瓷,硅胶,自体骨、软骨及组织块或带蒂组织瓣和其他非生物性物质,如聚乙烯、丙烯酸酯、塑料制品等。
同种异体骨、软骨及组织,经处理除去抗原性后埋藏,虽术后可能逐渐吸收,但临床症状改善较非生物材料好。
可分为前鼻孔部分闭合术和完全闭合术,双侧可同期和分期进行。
手术破坏大,目前已较少采用。
主要是针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可以提高对致敏的变应原的耐受能力,达到再次接触变应原时不会发病的目的。
鼻炎属中医学“鼻渊”范畴,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感受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而致肺气失宣,邪气上扰清道,壅于鼻窍,则发为鼻渊。
苍耳子(砸裂)、白芷、辛夷、栀子、冰片各30克,薄荷霜3克,芝麻油250毫升,液状石蜡500毫升。主治伤风鼻塞,鼻窒。
苍耳子9~12克,地龙10~15克,白芷10~15克,辛夷6~12克,薄荷6~12克,川芎9~12克,丝瓜藤10~20克。主治慢性鼻炎。
针刺迎香和鼻通穴,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
以上中药处方和针灸治疗专业性较强,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特别提示:本病可以采取中医自我疗法进行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