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身高不超过130厘米就属于矮小症。矮小症属于躯体生长障碍,一般是指身高比同年龄、同性别正常人低两个标准差以上,主要因垂体生长激素缺乏或生长激素生物效应不足导致,患病原因可能和遗传、疾病、精神因素等有关。矮小症患者出生时通常无异常表现,有正常身高和体重,随着年龄增长,身高和体重会出现生长速度缓慢的情况,尤其在2至3岁后差异明显,且成年后身高不超过130厘米。患者发现病症后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可采用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治疗。此外,还能运用运动或心理治疗等方法。
一、矮小症的定义:
1.成年人身高不超过130厘米被界定为矮小症。
2.是一种躯体生长障碍。
二、矮小症的特征:
1.指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人两个标准差以上。
2.主要由垂体生长激素缺乏或生长激素生物效应不足引起。
三、矮小症的患病原因:
可能与遗传、疾病、精神因素等相关。
四、矮小症患者的表现:
1.出生时正常,随后身高和体重生长速度缓慢。
2.2至3岁后差别显著。
3.成年后身高不超过130厘米。
五、矮小症的治疗方法:
1.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治疗。
2.可以采用运动治疗。
3.也可采用心理治疗。
总之,对于矮小症需要明确其定义、特征、患病原因、患者表现和治疗方法等,以便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