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白血病主要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其自然病程包括慢性期(CP)、加速期(AP)和急变期(BP/BC),通常难以治愈。50%慢性期患者的生存期为39至47个月,一般会在3至5年内进入急变期这一终末期;不过也有少数患者的慢性期可长达10至20年。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有:
一、症状判断:
1.慢性期:患者多有乏力、低热、多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症状,且因脾大常有左上腹坠胀感。
2.加速期:常有发热、虚弱、骨骼痛,以及进行性体重下降、贫血、出血等表现。
3.急变期:患者预后极差,往往数月内就会死亡,所以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极为重要。
二、治疗方式:
1.在分子靶向治疗中:
(1)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可使患者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达92%,10年总体生存率可达84%。
(2)干扰素与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使用有效的患者,10年生存率可达70%,约50%的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
2.单独应用羟基脲治疗缓解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年左右,但此药主要用于高龄、伴有合并症及其他治疗不耐受的患者。
3.加速期和急变期统称进展期,需根据病情评估是否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且术后要辅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如甲磺酸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治疗以减少复发。
总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症状表现和治疗方式等,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和合理选择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