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东西牙酸怎么回事

一、牙本质敏感导致一吃东西牙酸

(一)牙本质暴露原因及机制

牙本质中有牙本质小管,当牙釉质遭到破坏,牙本质暴露时,进食过程中,冷、热、酸、甜等刺激可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到牙髓,引起牙酸症状。常见的导致牙釉质破坏的情况有:

1.刷牙不当:长期使用硬毛牙刷、刷牙力度过大或采用横刷法刷牙,会磨损牙釉质,使牙本质暴露。例如,30-40岁左右长期不正确刷牙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牙本质敏感导致一吃东西牙酸的情况。

2.牙齿磨耗:随着年龄增长,正常的咀嚼磨损或不良咀嚼习惯(如经常咀嚼口香糖、啃硬骨头等)会导致牙釉质逐渐磨耗,牙本质暴露。老年人由于牙齿磨耗相对较严重,发生一吃东西牙酸的概率较高。

3.牙龈退缩:牙周病、不良修复体等因素可导致牙龈退缩,牙根暴露,而牙根表面没有牙釉质覆盖,牙本质直接暴露,进食时受到刺激就会牙酸。一些患有牙周炎的中老年人,牙龈退缩情况较为常见,进而出现一吃东西牙酸现象。

(二)不同年龄人群特点

儿童:儿童一吃东西牙酸可能与刷牙方法不正确有关,比如家长没有教导儿童正确的刷牙方式,儿童可能采用用力横刷等不当方法,导致乳牙或恒牙的牙釉质受损。另外,儿童喜欢吃甜食,如果吃完甜食后没有及时清洁口腔,也容易引起牙齿脱矿,牙本质暴露,出现牙酸。

成年人:成年人一吃东西牙酸更多与长期的口腔卫生习惯、职业相关的咀嚼习惯等有关。例如,一些从事需要频繁咀嚼硬物工作的成年人,牙齿磨耗更快;还有长期吸烟的成年人,烟草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影响口腔环境,增加牙齿敏感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一吃东西牙酸主要与牙齿磨耗、牙龈退缩、牙周病等情况相关。随着年龄增长,口腔组织逐渐老化,牙齿磨耗加剧,牙龈退缩明显,同时老年人患牙周病的几率相对较高,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牙本质暴露,进食时出现牙酸。

二、龋齿引发一吃东西牙酸

(一)龋齿的形成及对牙齿的影响

龋齿是由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牙齿硬组织破坏性疾病。细菌在牙齿表面形成菌斑,分解食物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逐渐腐蚀牙齿硬组织,形成龋洞。当龋洞发展到一定程度,进食时食物嵌入龋洞,刺激牙髓或接近牙髓的牙本质,就会引起牙酸。

1.龋齿的好发部位:窝沟点隙是龋齿的好发部位,因为这些部位解剖结构复杂,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和菌斑。例如,儿童的乳磨牙和恒磨牙的窝沟点隙较多,若口腔卫生不佳,很容易发生龋齿。

2.不同人群龋齿特点

-儿童:儿童龋齿多与饮食中糖分摄入过多且口腔清洁不及时有关。比如儿童喜欢吃糖果、蛋糕等甜食,若饭后不能及时刷牙,口腔内的细菌就会利用糖分产酸,侵蚀牙齿。而且儿童的牙齿矿化程度相对较低,更容易患龋齿。

-成年人:成年人龋齿可能与口腔卫生维护不佳、长期饮用碳酸饮料等有关。长期饮用碳酸饮料会使牙齿长期处于酸性环境中,脱矿严重,增加龋齿发生风险。一些成年人由于工作繁忙,口腔清洁不彻底,也容易发生龋齿导致一吃东西牙酸。

-老年人:老年人龋齿可能与唾液分泌减少、牙齿磨耗后牙本质暴露等因素有关。唾液有清洁口腔、缓冲酸碱的作用,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下降;同时牙齿磨耗后牙本质暴露,龋齿一旦发生,进展可能相对较快,出现一吃东西牙酸的情况。

三、牙周炎导致一吃东西牙酸

(一)牙周炎的病理及牙酸机制

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主要由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引起。牙周炎会导致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进而使牙齿支持组织逐渐丧失,牙齿松动。当牙周炎发展到一定程度,牙龈退缩明显,牙根暴露,牙本质敏感,进食时就会出现牙酸。此外,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组织存在炎症,进食时的机械刺激等也会加重牙齿的不适,表现为牙酸。

(二)不同人群牙周炎与牙酸的关系

儿童:儿童患牙周炎相对较少,但如果儿童患有先天性的牙周组织发育异常,或者口腔卫生极差,也可能引发牙周炎。儿童牙周炎可能会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导致牙齿松动、牙龈退缩等,进而出现一吃东西牙酸。不过儿童牙周炎相对少见,更多见的是乳牙的局部炎症导致的类似症状,但本质与牙周炎有一定区别。

成年人:成年人是牙周炎的高发人群,长期吸烟、口腔卫生不良、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成年人更容易患牙周炎。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口腔内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牙周炎的发生风险较高,进而出现一吃东西牙酸。

老年人:老年人牙周炎患病率高,一方面是由于年龄增长导致的牙周组织退行性变,另一方面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加重牙周炎病情,导致牙龈退缩、牙根暴露,进食时牙酸明显。

四、楔状缺损造成一吃东西牙酸

(一)楔状缺损的形成原因

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其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

1.刷牙因素:与牙本质敏感中提到的刷牙不当类似,横刷法刷牙是导致楔状缺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刷牙时,牙刷在牙颈部反复摩擦,逐渐磨损牙体组织,形成楔状缺损。长期采用不正确刷牙方式的人群,如35-50岁左右的人群,容易出现楔状缺损。

2.酸性环境影响:酸性物质可使牙齿硬组织脱矿,降低牙齿硬度,更容易被磨损。例如,经常饮用酸性饮料(如可乐、橙汁等)的人群,牙齿长期处于酸性环境中,牙颈部的牙体组织更容易发生楔状缺损。

(二)不同人群楔状缺损与牙酸的关联

儿童:儿童出现楔状缺损相对较少,但如果儿童有不良的口腔习惯,如喜欢含着酸性饮料入睡等,也可能导致牙颈部脱矿,进而出现类似楔状缺损的早期表现,进食时可能出现牙酸。不过儿童楔状缺损相对少见,更多是其他原因导致的牙酸。

成年人:成年人由于生活节奏快,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偏好等因素,更容易出现楔状缺损。比如一些经常应酬、大量饮用酸性饮料的成年人,楔状缺损的发生率较高,进而出现一吃东西牙酸。

老年人:老年人楔状缺损可能与牙齿磨耗、牙龈退缩以及长期的刷牙习惯等有关。老年人牙齿磨耗后,牙颈部结构相对薄弱,再加上长期的横刷法刷牙等,更容易形成楔状缺损,导致牙本质暴露,进食时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