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颌面部间隙感染如何处理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指的是口咽、面颈部化脓性炎症的统称,通常是急性化脓性感染。其全身症状包含发冷、发热、食欲不振、周身不适,还可能并发败血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中毒性休克等。并且,颌面部间隙感染因病程不同,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也各异。急性浆液期化脓性感染主要有如下治疗过程:

一、早期以消炎为主要原则,除了进行全身对症治疗,如使用抗菌素、磺胺、止痛药等来消炎止痛;

1.抗菌素:可有效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帮助控制炎症。

2.磺胺:具有抗菌作用,能减轻感染症状。

3.止痛药:缓解因感染带来的疼痛不适。

二、可外敷金黄散、鱼石脂软膏等;

1.金黄散:能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2.鱼石脂软膏:有一定的消炎防腐功效。

三、采用理疗、紫外线、红外线等;

1.理疗:促进炎症吸收和组织修复。

2.紫外线:具有一定的杀菌消毒效果。

3.红外线: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四、急性化脓期需及时切开引流。

如果延迟至自破后,面部会遗留明显瘢痕,还容易导致间隙扩散,使病程恶化。在炎症消退后,要拔除病灶牙,同时积极开展牙龈、龋齿的防治工作,也要拔除病灶牙。对于急性腺源组织的炎症以及面、颌面部的疖、痈和外伤感染都应当及时进行治疗。

总之,对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并减少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