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毒性肝炎能治好吗

大部分急性肝炎经积极治疗可被治愈,然而有少部分可能演变为重症肝炎,甚至会致使患者死亡。急性肝炎指的是病毒、药物、酒精等诸多致病因素侵害肝脏,让肝细胞、肝功能等受到损害,这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总体来讲,急性肝炎通常比慢性肝炎更易治愈。

一、对于急性病毒性肝炎:

1.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等,若能在发现后及时就医,尽早进行休息并开展保肝治疗,且未发展至重症肝炎,往往能够痊愈。

2.感染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应及时休息并实施保肝治疗,提升机体免疫功能,防止转为慢性肝炎,必要时可应用干扰素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促使病毒转阴、表面抗原转阴,从而达到治愈效果。

3.对于丙型病毒性肝炎,当前使用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疗效较好,绝大多数可实现治愈。

二、对于部分药物性肝炎:在出现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时,及早停用损肝药物并进行保肝治疗,一般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治愈。但如果未能及时治疗,部分急性肝炎会转化为急性重症肝炎或慢性肝炎,出现肝坏死、肝衰竭等状况,即便经过积极治疗,效果可能也不显著,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三、对于患有乙肝的孕妇:在孕晚期建议使用替诺福韦等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病毒载量。新生儿出生后需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乙肝疫苗,以阻断母婴垂直传播,降低新生儿感染的概率,不然新生儿乙肝可能会转为慢性,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总之,急性肝炎的治疗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及时发现、正确治疗非常重要,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和新生儿,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