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社交互动方面的表现
孤独症儿童在社交互动上往往存在明显异常。首先看眼神交流,正常儿童在婴儿期就会逐渐有眼神互动,比如3-6个月大时会对亲人的脸有注视并做出回应,但孤独症儿童可能从婴儿时期就很少与他人有目光对视,在成长过程中也不关注他人的面部表情等。其次是对他人的反应,正常孩子会对周围人的呼唤有反应,比如听到名字会转头等,而孤独症儿童可能对呼唤缺乏反应,即使被呼唤也好像没听见一样。另外,在社交情感交流上也有问题,正常儿童会分享情感,比如看到有趣的事物会回头看父母是否也在关注,而孤独症儿童很少有这样的表现,不会主动与他人分享快乐、悲伤等情绪。
关注语言发展情况
语言发展是判断孤独症的重要方面。正常儿童语言发展有一定规律,12个月大时能发出咿呀声,18个月左右能说出10个以上有意义的单词,24个月时能说短语等。但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往往落后,可能到2岁还不会说话,或者说话后语言能力停滞不前。还有可能存在语言使用异常,比如重复模仿他人的话语,而不是正常地用语言进行交流,像刻板地重复别人刚说过的话,而不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等。
留意行为模式是否异常
孤独症儿童通常有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例如重复摇晃身体、拍手、旋转物品等无意义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会持续很长时间,难以被打断。还有对环境变化的过度敏感,正常孩子可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变化,但孤独症儿童会对环境中的微小变化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比如家具的摆放位置改变了就会大哭大闹等。另外,可能会对某些特定的物品有强烈的依恋,只喜欢玩某一种特定的东西,对其他玩具不感兴趣等。
评估认知和学习能力
在认知和学习能力方面,孤独症儿童也可能存在问题。他们的认知发展往往不均衡,可能在某些方面有较好的能力,但在其他方面明显落后。比如有的孩子可能在机械记忆方面有一定能力,能记住很多数字、广告等内容,但在理解性的学习,如对语言的理解、对事物概念的掌握等方面却很差。在学习新技能时也比正常儿童困难很多,很难像正常孩子那样通过简单的教导就学会新的生活技能或知识等。
如果发现孩子在上述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异于同龄正常儿童的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由专业的医生通过综合的检查和评估来确定孩子是否得了孤独症。同时,不同年龄的孩子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家长都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各项发展情况,尤其是在儿童早期,因为早期干预对于孤独症儿童的预后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