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高温杀死吗

一、高温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机制

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脂质包膜在高温下容易遭到破坏,从而使病毒的结构被破坏,失去感染活性。一般来说,当温度达到56℃并持续30分钟时,就能够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这是因为高温会影响病毒内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导致蛋白质变性,进而使病毒无法正常进行生命活动。

二、不同场景下利用高温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情况

(一)日常生活场景

1.餐具消毒:对于餐具等物品,可以通过煮沸的方式进行消毒。将餐具放入清水中,大火煮沸15-30分钟,这样能够有效杀灭可能附着在餐具上的新型冠状病毒。因为水煮沸时的温度能够达到100℃,远高于灭活新型冠状病毒所需的56℃/30分钟的条件。

2.衣物被褥消毒:在清洗衣物被褥时,可以使用较高温度的水进行洗涤。如果条件允许,将水温设置在60℃以上进行清洗,并且适当延长洗涤时间,能够破坏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达到灭活的效果。对于不能水洗的被褥等物品,可以在天气晴朗时拿到室外暴晒,利用阳光中的热量以及紫外线来灭活病毒,一般暴晒4-6小时左右可能会有较好的效果。

(二)公共环境场景

1.办公场所或公共场所地面等消毒:可以使用加热到一定温度的消毒水进行擦拭等操作。例如,对于一些可耐受高温的地面等表面,可以使用温度在56℃以上的含氯消毒液等进行擦拭,保持一定时间,从而灭活可能存在的新型冠状病毒。但需要注意不同材质的表面对高温的耐受情况,避免因高温导致物品损坏。

2.交通工具内部消毒:像公共交通工具的座椅、扶手等部位,可以使用加热后的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或者在条件允许时,对车厢等空间进行适当升温处理。不过对于一些电子设备等不耐高温的部件要注意保护,避免因高温造成损坏。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事项

(一)儿童

儿童的物品消毒需要更加谨慎,在进行高温消毒时要确保物品不会对儿童造成烫伤等伤害。例如,给儿童的奶瓶消毒时,要严格按照正确的煮沸时间等操作,避免儿童接触到高温的奶瓶而受伤。同时,儿童使用的衣物被褥消毒时,要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方式,保证消毒效果的同时保障儿童的安全。

(二)老年人

老年人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在利用高温进行环境或物品消毒时,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比如在搬运高温消毒后的物品时要小心,避免烫伤。对于老年人使用的辅助器具等进行消毒时,要选择合适的高温消毒方式,并且在消毒过程中要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防止老年人在消毒过程中发生意外。

(三)患有基础疾病者

患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参与高温消毒相关操作时,要注意自身身体状况。例如在进行高温环境下的消毒工作时,要避免因过度劳累或高温环境导致身体不适,如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时要及时停止操作,到通风良好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