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起尿频的妇科疾病
1.尿道炎:女性尿道短而直,与阴道、肛门毗邻,易受污染引发尿道炎。细菌感染尿道黏膜,炎症刺激导致尿道敏感性增加,产生尿频症状。此外,性生活频繁、局部卫生不良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尿道炎发生风险。
2.膀胱炎:常由上行感染引起,即阴道和尿道的细菌逆行至膀胱。膀胱炎时膀胱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状态,膀胱容量减少,逼尿肌不稳定,从而出现尿频。女性经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因生理变化,更易发生膀胱炎。
3.阴道炎:常见的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阴道分泌物增多,刺激尿道周围组织,引发尿频。阴道炎与个人卫生习惯密切相关,如不注意外阴清洁、长期使用卫生护垫等,易滋生细菌引发炎症。
4.盆腔炎:炎症累及膀胱时可导致尿频。盆腔炎多由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等引起。患者可能伴有下腹部疼痛、发热等症状。性生活过早、过频,性伴侣多等生活方式因素也与盆腔炎发生有关。
5.子宫肌瘤:当肌瘤位于子宫前壁下段,压迫膀胱,使膀胱有效容量减少,引起尿频。多见于中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肌瘤发病率增加。有家族病史、长期高雌激素饮食等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
6.子宫脱垂:尤其是重度子宫脱垂,子宫脱出阴道口外,牵拉膀胱颈部,影响膀胱正常排尿功能,导致尿频。多发生于多产、产后过早体力劳动的女性。
7.膀胱阴道瘘:由于妇科手术、产伤等原因,膀胱与阴道之间形成异常通道,尿液从阴道流出,同时刺激尿道,引发尿频。
二、治疗药物
1.针对尿道炎、膀胱炎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尿频,常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
2.对于阴道炎引起的尿频,如霉菌性阴道炎可使用克霉唑,滴虫性阴道炎可选用甲硝唑。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孕妇:孕期发生尿频症状需格外谨慎。因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故用药前务必咨询医生。孕妇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分泌物增多,更易患阴道炎,要特别注意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勤换内裤,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减轻对膀胱的压迫。
2.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肉松弛,易发生子宫脱垂、膀胱膨出等,增加尿频风险。应进行盆底肌锻炼,如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同时,因老年人肾功能有所减退,用药时要注意药物剂量调整,避免药物蓄积中毒。
3.儿童:女童外阴发育尚未完善,易受感染。家长要注意孩子外阴卫生,尽早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穿开裆裤,勤换尿布。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