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病人的首选药物

一、躁狂症病人的首选药物

1.锂盐:锂盐是治疗躁狂症的一线药物,其中碳酸锂最为常用。多项研究表明,碳酸锂对躁狂发作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控制躁狂症状,预防复发。它作用于多个神经递质系统,调节神经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及信号传导,从而稳定情绪。

2.丙戊酸盐:丙戊酸钠也是躁狂症治疗的常用药物。其通过增加γ氨基丁酸(GABA)的合成和减少其降解,提高脑内GABA水平,发挥抗躁狂作用。研究显示,丙戊酸盐对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与锂盐相当,尤其适用于快速循环发作及混合发作的患者。

二、不同因素对药物选择的影响

1.年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因其身体各器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耐受性与成人不同。在选用药物时,需更谨慎评估,优先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可能需选择安全性更高、对肝肾负担小的药物,且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2.性别:女性患者在孕期、经期、产后等特殊生理时期,激素水平波动大,可能影响躁狂症状及药物疗效。孕期使用药物需权衡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经期和产后,可根据症状变化调整药物剂量。

3.生活方式:经常饮酒的患者,酒精会影响药物代谢,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应劝导患者戒酒,并选择受酒精影响较小的药物。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的患者,可能使躁狂症状加重,在药物治疗同时,需纠正其生活方式,以提高药物疗效。

4.病史:若患者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需考虑药物间相互作用。有心脏病史的患者,使用锂盐时要密切监测心电图,因锂盐可能影响心脏传导。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某些抗躁狂药物可能影响血糖,需选择对血糖影响小的药物,并加强血糖监测。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和青少年:该群体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药物可能对其认知、行为及身体发育产生影响。使用药物治疗躁狂症时,家长和医生需密切沟通,定期评估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根据孩子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关注药物是否影响身高、体重增长,是否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孕期使用抗躁狂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潜在风险,如致畸、早产等。若非必要,尽量避免孕期用药。若病情严重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哺乳期妇女用药,药物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影响婴儿健康。如需用药,应考虑暂停母乳喂养或选择对婴儿影响小的药物,并密切观察婴儿有无异常表现。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对药物耐受性差,易出现不良反应。使用抗躁狂药物时,起始剂量要小,缓慢加量,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血药浓度等指标。关注是否出现头晕、乏力、认知障碍等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