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骨性骨质破坏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癌。如果是因局部损伤导致的,那么骨溶解面积通常会相对较小,且这种情况往往会自行逐渐好转。但要是由恶性肿瘤引发的,骨质破坏面积就会相对较大,这时需要依据恶性肿瘤的具体病理类型来确定相应的治疗方式。
一、关于溶骨性骨质破坏的具体解释
1.溶骨性骨质破坏指的是由于疾病使得骨结构彻底消失,被异常结构或物质所取代的现象。
2.一般来说,溶骨性的骨质破坏常见于恶性骨肿瘤,可能是原发性病变,比如骨肉瘤、尤文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也可能是继发性病变,即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恶性肿瘤,在晚期时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转移到骨头部位,常见于腰椎部位,像肺癌骨转移或乳腺癌骨转移等。
二、其他情况
1.不过也有极少数的良性肿瘤也会出现溶骨性骨质破坏。
2.或是由于出现了严重的骨质疏松,在局部产生了溶骨性改变。但到底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才能确诊。
总之,如果出现了溶骨性骨质破坏,需要进行骨的CT检查以明确有无软组织破坏,并且要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并配合医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