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定义与发病机制差异
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多由微生物感染、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等引发,病理表现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常见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或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为病因;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异质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涉及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诱因包括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等)、理化因素(如冷空气、刺激性气体等),遗传因素也起重要作用,存在气道慢性炎症致气道狭窄、气流受限。
###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指标差异
-支气管炎:轻度者表现为咳嗽、少量咳痰,无明显呼吸困难,肺部听诊散在干啰音,血常规等检查白细胞轻度升高或正常;重度时出现剧烈咳嗽、大量脓痰、明显呼吸困难甚至发绀,肺部闻及广泛干湿啰音,血气分析氧分压降低,严重可致呼吸衰竭,但急性风险相对哮喘重度发作低。
-哮喘:轻度发作时患者轻微咳嗽、气短,活动稍气急,肺功能轻度下降,FEV₁占预计值百分比≥80%;重度发作时休息即气短、端坐呼吸、讲话单字,焦虑烦躁、大汗淋漓,呼吸频率>30次/分钟,心率>120次/分钟,PEF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33%,血氧饱和度<90%,PaCO₂≥45mmHg等,可致呼吸衰竭,且慢性持续状态控制不佳会影响肺功能。
###三、疾病预后差异
-支气管炎:多数急性支气管炎经积极治疗可完全康复,预后好,但年老体弱、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者可反复发作成慢性支气管炎,影响肺功能。
-哮喘:有效控制者可正常生活、工作学习,部分未规范治疗者病情反复发作致气道重塑、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严重者可因急性重度发作死亡。
###四、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影响
-儿童人群:儿童支气管炎多由病毒感染起病急,婴幼儿易病情变化需密切观察;儿童哮喘多与过敏相关,未良好控制影响生长发育,如学龄前儿童哮喘未规范治疗可致胸廓发育异常。
-老年人群:老年人支气管炎合并基础疾病多、病情反复、治疗周期长,发生重症风险高;老年人哮喘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急性发作时合并症多、治疗复杂,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吸烟人群患支气管炎或哮喘病情易加重,因烟草有害物质损伤气道黏膜、加重炎症;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人群,接触有害颗粒和气体多,增加发病风险及病情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