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套叠复位后注意哪些

肠套叠常发生于婴幼儿与老年人群,复位后需注意以下事项:一是注意饮食,二是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症状,三是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和性状,四是明确肠套叠的原因。

一、注意饮食:肠套叠会引发肠壁水肿,使肠管蠕动功能减弱,复位后不可马上让患者进食或饮水,以防肠管内压力上升、肠管扩张而导致腹部疼痛、腹胀等情况出现。通常需在医生指导下禁食水至少约24至48小时,待肠管排气、排便后,再恢复流质饮食才较为安全。可先给予一些米汤、蔬菜汁等,之后逐步过渡到米粥、易消化的蔬菜等。

二、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症状:通过24小时监测患者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等指标,能全面反映生命体征。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腹部是否有按压疼痛、腹肌紧张等表现。因为若肠管套叠时间较长,可能出现缺血坏死,复位后坏死的肠管会引起严重腹腔感染。所以积极进行生命体征及腹部症状监测,可有效评估是否有肠坏死发生。

三、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和性状:观察大便的颜色和性状可评估肠管的活性及是否出现肠坏死。若大便持续呈黑色或伴有鲜红色出血,结合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腹痛持续加重等症状,需高度怀疑发生了肠坏死。

四、明确肠套叠的原因:婴幼儿出现肠套叠要警惕肠管畸形、消化不良等可能性,而老年人出现肠套叠时要警惕是否伴有肠道肿瘤性病变。因此复位后还应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肠镜、彩超或CT等影像学检查找到肠套叠的原因,以避免肠套叠症状反复发作。

总之,对于肠套叠复位后的患者,要从饮食、生命体征与腹部症状监测、大便观察以及明确病因等多方面进行关注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恢复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