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套叠症状及治疗

肠套叠的典型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以及腹部肿块等,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可通过灌肠治疗,严重时需手术。

一、症状:

1.腹痛:套叠后肠道蠕动受破坏导致不连续,从而引发阵发性腹痛。

2.呕吐:初期为胃内容物,当肠道套叠部分有血性或脓液渗出时,呕吐物性状改变。

3.腹胀:因肠道正常蠕动受影响,粪便堆积时间长,气体产生增多,出现腹胀。

4.停止排便排气:肠道无法正常蠕动导致不能正常排便和排气。

5.腹部肿块:右上腹有肠套叠样肿块,光滑可移动且有压痛,通常在脐部周围,甚至右下腹可能有空虚感。此外,病情进展可能致使肠道坏死、肠道黏膜出血,蓄积于肠道随粪便排出,形成似果酱样血便。

二、治疗:

1.灌肠治疗:可采用空气或钡剂灌肠,这既是诊断方法也是有效治疗手段,适用于回盲型或结肠型肠套叠早期。将空气压力调至60mmHg经肛管注入结肠,X线透视明确诊断后继续加压至80mmHg左右利于肠套叠部分复位。

2.手术治疗:若肠管复位不成功、病期超48小时、怀疑有肠坏死或观察复位后有明显腹膜炎等全身情况恶化表现,则应积极手术。手术中未发现肠坏死可轻柔推挤复位,肠壁损伤严重有肠坏死时需行肠段切除吻合术,通常由肠息肉、肠肿瘤、肠憩室等病理性原因引起。

肠套叠患儿治疗后应少食多餐,饮食清淡且富含营养,避免腹腔粘连、肠梗阻等情况。同时要合理休息,保持肠道正常功能,防止肠管蠕动异常,需定期到医院随访。

总结概括提示:文章详细阐述了肠套叠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强调了其典型症状,介绍了灌肠和手术这两种治疗手段的适用情况及具体操作,还提到了患儿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和随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