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到晚上体温会升高

人体体温的昼夜节律性

人体体温存在昼夜节律性变化,一般来说,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1-6时体温最高,晚上体温升高是这种正常节律的体现。这种节律是由生物钟调控的,生物钟通过调节身体的代谢、内分泌等多种生理过程来实现体温的昼夜波动。例如,研究发现,体内的一些基因表达具有昼夜节律性,这些基因参与了体温调节相关的信号通路,从而使得体温在一天中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代谢活动的影响

晚上人体的代谢活动相对白天会有一定变化。夜间身体的基础代谢率并非完全静止,例如肝脏等器官仍在进行一些代谢工作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像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都会产生热量,进而导致体温有所升高。以肝脏为例,夜间肝脏要继续处理体内的一些代谢产物,进行物质的转化等,这个过程中会有能量释放,表现为产热增加,使得体温在晚上相对白天有所上升。

肌肉活动的影响

白天人体的肌肉活动相对较多,而到了晚上,肌肉活动量减少,但仍有一些基础的肌肉紧张度维持身体的姿势等。不过,更主要的是,晚上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会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会影响身体的产热。例如,副交感神经在夜间相对活跃,它会促进一些代谢过程,间接导致产热增加,从而使体温升高。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但也存在类似的昼夜节律,只是相对成人可能波动范围稍有不同;老年人的代谢功能有所减退,但体温的昼夜节律依然存在,只是整体体温水平可能相对较低,但晚上的体温升高趋势与年轻人类似,只是幅度可能相对小一些。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比如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夜间体温可能升高更明显,因为甲状腺激素影响代谢,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可能体温升高不明显,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影响了正常的代谢产热过程,进而干扰了体温的昼夜节律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