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紧急避孕药真的有用吗

紧急避孕药的有效性

紧急避孕药是在无防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其有效性与服用时间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无防护性交或避孕失败后72小时内服用第一片,间隔12小时服用第二片,有效率可达85%左右;若仅服用一片,在无防护性交后72小时内服用,有效率约为80%。大量临床研究数据表明,紧急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阻止受精或阻碍着床来发挥避孕作用,但它的避孕效果不如常规避孕方法。

不同服用时间的影响

早期服用:在无防护性生活后越早服用紧急避孕药,避孕成功的概率相对越高。因为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并着床需要一定时间,早期服用能及时干扰这个过程。例如,在性生活后12小时内服用紧急避孕药,相比24小时后服用,避孕失败的风险会显著降低。

晚期服用:随着服用时间的推迟,紧急避孕药的避孕效果会逐渐下降。这是因为精子可能已经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或者受精卵已经开始着床,此时紧急避孕药对着床后的受精卵作用有限。

紧急避孕药的作用机制

抑制排卵:紧急避孕药中的成分可以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抑制卵泡的发育和排卵。例如,左炔诺孕酮类紧急避孕药能够使促黄体生成素(LH)的峰值降低,从而阻止卵泡排出卵子。

阻止受精:它可以改变宫颈黏液的性状,使宫颈黏液变得黏稠,不利于精子穿透宫颈进入子宫腔。这样就阻碍了精子与卵子在输卵管内相遇结合形成受精卵。

阻碍着床:如果卵子已经受精形成受精卵,紧急避孕药还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使子宫内膜不利于受精卵着床,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

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年龄因素:对于青春期女性,由于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稳定,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可能更容易出现月经紊乱等不良反应。而且频繁服用紧急避孕药对她们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所以青春期女性应尽量避免频繁使用紧急避孕药,可选择其他相对安全的避孕方法。

病史因素:有肝脏疾病的女性,由于紧急避孕药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可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影响肝脏功能。因此,有严重肝脏疾病的女性不建议使用紧急避孕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女性,紧急避孕药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这类女性在使用紧急避孕药前应咨询医生,评估风险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的女性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会增加。因为吸烟本身就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而紧急避孕药可能进一步协同增加这种风险。所以长期吸烟的女性在考虑使用紧急避孕药时,需要谨慎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