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怎么回事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通常由β溶血性链球菌的肾炎菌素感染引发,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扁桃体炎、猩红热以及皮肤感染(如脓疱疮等)。不过,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急性肾炎的发生以及病变轻重并不完全一致,主要是由感染诱发的免疫反应所导致。从病理角度看,肾小球体积比正常的要大,病变主要集中在肾小球,类型属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这种疾病多见于儿童,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一般会在感染后的一到三周内发病。其疾病表现和病情轻重各异,亚临床型仅有尿常规和补体C3的改变。典型的会呈现急性肾炎综合征的表现,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急性肾衰竭,但总体来说本病预后良好。

一、病因:

1.常因β溶血性链球菌的肾炎菌素感染所致。

2.常见感染来源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

二、发病机制:

主要是感染所诱发的免疫反应引起。

三、病理特点:

肾小球体积较正常增大,病变主要累及肾小球,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四、发病人群及时间:

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通常在感染后一到三周内发病。

五、临床表现:

1.亚临床型仅有尿常规和补体C3的改变。

2.典型者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

3.重症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

六、预后:

预后良好。

总之,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发生与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其机制主要是免疫反应,有特定的发病人群和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多样,而预后相对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