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有可能会死人。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往往会危及生命。
一、发展为肝硬化相关情况
病理机制: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肝脏,会引起肝脏炎症坏死,长期反复的炎症刺激会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据相关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约有10%-20%在10-20年内可发展为肝硬化。
对生命的威胁:肝硬化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这是肝硬化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出血量大时可迅速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还可能出现肝性脑病,这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等表现。
二、发展为肝衰竭相关情况
病理机制:在某些因素诱发下,如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过度劳累、大量饮酒等,乙型肝炎患者病情会急剧恶化,出现肝衰竭。急性肝衰竭病死率可高达80%以上,慢性肝衰竭预后也较差。
对生命的威胁:肝衰竭会导致肝脏的合成、解毒、代谢等功能严重障碍,患者会出现严重的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腹水等多种严重临床表现,随时可能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三、发展为肝癌相关情况
病理机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病毒持续感染导致肝细胞不断受到损伤和修复,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基因突变,逐渐发展为肝癌。长期随访研究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数十倍。
对生命的威胁: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典型症状,往往已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较差,患者的生存时间会明显缩短,最终会因肿瘤进展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而死亡。
对于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肝脏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病毒治疗等,从而降低发展为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需要进行母婴阻断等特殊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老年乙型肝炎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差,更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