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宫颈下垂即子宫下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或脱出,当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常伴有阴道前壁和(或)后壁膨出。子宫下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多产妇:分娩时,尤其是难产、第二产程延长或经阴道手术助产,易造成子宫颈旁组织、骨盆筋膜、子宫主骶韧带和盆底肌肉的损伤,若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就容易导致子宫下垂。
2.营养不良:如果女性在妊娠期或者哺乳期,营养不足或者过度减肥,可能会导致身体虚弱,从而引起子宫下垂。
3.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身体机能会逐渐衰退,特别是卵巢功能的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的萎缩、松弛,从而增加子宫下垂的风险。
4.腹压增加:长期慢性咳嗽、便秘、腹水或腹腔巨大肿瘤等,会使腹压增加,促使子宫向下移位。
5.盆底组织先天发育不良:如果女性在青春期时,盆底组织发育不良,或者曾经患有盆腔肿瘤,经过手术治疗后,可能会导致盆底组织的损伤和松弛,从而增加子宫下垂的风险。
如果出现子宫下垂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盆底肌肉锻炼、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预防子宫下垂:
1.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长时间站立、蹲坐,以免增加腹压。
2.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3.积极治疗慢性咳嗽、腹泻等疾病。
4.产后避免过早参加体力劳动,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和长时间下蹲、站立等。
5.定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增强盆底肌肉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