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对许多家庭而言是大喜事,然而孕妇怀孕分娩的过程极为漫长,且此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类妊娠期疾病,必须及时予以治疗处置。那么,就妊娠期合并心脏病来说,致使患者出现该疾病的缘由究竟是什么呢?妊娠合并心脏病又是如何引发的呢?接下来本文将针对此方面展开简单介绍。
心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供血器官以及回收全身血液的场所,其重要性对每个人都不言而喻,对孕妇同样如此。故而,当妊娠合并心脏病出现时,孕妇与胎儿的身体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需要即刻进行治疗处理。一般来讲,引发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涵盖以下这些方面。
一、先天性心脏病。有些先天性心脏病,在患者未怀孕前并无显著症状。随着妊娠的推进,胎盘循环建立后,母体对循环血液的需求会相应增加,这时先天性心脏病的弊端就会明显显现出来,从而导致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生,应及时进行治疗处理。
1.比如房间隔缺损,如果缺损较小,可能在怀孕前无症状,但怀孕后可能出现心悸、气促等表现。
2.还有室间隔缺损,小的缺损也可能在孕前无明显异常,但孕期可能引发心脏负荷增加。
二、围产期心肌病。这是仅发生在妊娠晚期至孕妇产后六个月的一种扩张性心肌病,也属于妊娠合并心脏病,可致使患者出现心功能障碍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状况。不过孕妇此前并无相关心血管病病史,这也是该疾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应当引起重视。
1.围产期心肌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
2.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通过上文对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简要介绍,相信多数读者对于引发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的原因已有了基本的认识。总体而言,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生与患者本身存在先天性心脏病但此前未被发现、或是围产期心肌病等有一定关联。但不管是哪种情形,妊娠合并心脏病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应当及时进行治疗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