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存在多方面区别,主要包括发病原因不同、病程持续时间各异、症状有差别、治疗方法有差异、预后不一样等。具体如下:
一、发病原因不同
1.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过度饮酒、不当服用药物、病毒感染等。
2.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免疫力低下、过度饮酒、母婴传播等因素相关。
二、病程持续时间不同
1.急性乙型肝炎发病较为急促,病情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通常不会超过6个月。
2.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较为缓慢,病程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可能达到6个月或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
三、症状不同
1.急性乙型肝炎多数会出现发热、腹胀、右上腹疼痛、尿黄、黄疸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腹水。
2.慢性乙型肝炎上述症状并不十分显著,可能出现倦怠、乏力、易疲劳、精神萎靡等表现。
四、治疗方法不同
1.急性乙型肝炎一般需要进行护肝治疗,通常无需抗病毒治疗,给予适当休息、合理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要避免饮酒及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以防增加肝脏负担。
2.慢性乙型肝炎则需要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要依据患者的年龄、病毒定量、肝功能以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严格遵医嘱选用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五、预后不同
1.急性乙型肝炎在急性发作时,如果病情能得到及时且规范的治疗,病情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一般预后良好,治愈的可能性较大。
2.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大多呈现为慢性迁延不愈的状态,治疗效果往往欠佳,一般预后不良。
此外,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鉴别方式也有所不同,急性乙型肝炎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的损伤,而慢性乙型肝炎除了表现为肝细胞的损伤外,还可能表现出一些肝纤维化的变化。总之,若身体有不适,应尽快就医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加重。